佛说的经,针对的对象是不同的。
《华严经》是佛在母胎时,为八地菩萨境界的说。《地藏经》是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,讲末法时代众生修持的。佛说三乘法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。针对不同根器的众生,说不同的法。所有的法,都是入大乘为本。那《金刚经》,是佛为大发心的众生讲的。发了无上菩提心的人,一定要受持这部经。佛经的开始,须菩提尊者就问:“善男子,善女人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应云何住,云何降伏其心。”你想,这部经的开头就告诉各位,这部经是给发无上菩提心的人启问的。只有发大心,才需要受持这部经。
这部经讲的许多福德问题。佛常常用恒河沙七宝布施的福德来比喻。许多人一看,念《金刚经》福德居然比恒河沙七宝布施的功德还要大无数倍。就觉得念《金刚经》就好了。不要做善事,这也是不懂得《金刚经》的道理。这个功德,是相对发起无上菩提心的人来讲的。一个人发起无上菩提心,做了无量无边的善事后,却能了知《金刚经》的道理,这个人福报才大。如果无上菩提心没有发起,福报也不想培,这也是无法了知《金刚经》的空性般若的。
许多人住深山,没有发起无上菩提心的,只为了自己了生脱死。佛说,这类的众生,叫做焦芽败种,自了汉。这就是只知道性空,而不知道缘起。有的人念了《金刚经》后,就有口头禅,觉得有为法都是梦幻泡影,就什么事都不做。这也是对《金刚经》的误解。
了知有为法是梦幻泡影,但仍然要努力的去做。这才是空性的般若智慧。那些努力做善事,布施的人,福报很大,但因为福报大的缘故,往往执着于所做的善事。一执着于所做的善事,就得不到解脱了。那《金刚经》,破除了善事的执着后,就解脱了。
可以说,《金刚经》带有一种高贵性。这个经,只有发起无上菩提心的人,才能明白。后来佛又说,“《金刚经》是为发大乘者说,发无上乘者说……若乐小法者,着我见,人见,众生见,受者见,则于此经,不能听受读诵。为人解脱。”
如果着相了,就难以和《金刚经》感应,得到《金刚经》的加持。天人为什么最喜欢听,天人都是福报大,智慧广的,因为福报太大了,他也会执着,会痛苦。《金刚经》就可以解脱天人的痛苦,而转增天福。
转自: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