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的发展离不开省庵大师所做的贡献,省庵大师一生都在弘法,讲法,让世间众生都能知道念佛的好处。因为省庵大师一生都在念佛,所以他的佛学思想影响力也很深,为此,师兄可以看看省庵大师的佛学思想,这样对念佛也是有好处的。那省庵大师的佛学思想是什么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
(1)发菩提心,圆成净业。
大师将菩提心视为修行佛道,圆成净业的根本条件。其《劝发菩提心文》,不仅理事圆融,知见透辟,而且至诚恳切,感人至深。文中首陈发菩提心的功用。云:入道要门,发心为首;修行急务,立愿居先;愿立则众生可度,心发则佛道堪成。苟不发广大心,立坚固愿,则纵经尘劫,依然还在轮回,虽有修行,总是徒劳辛苦。
由于十种因缘,菩提心得以发起。一者念佛重恩故,二者念父母恩故,三者念师长恩故,四者念施主恩故,五者念众生恩故,六者念死生苦故,七者尊重己灵故,八者忏悔业障故,九者求生净土故,十者为念正法得久住故。
在诠释第九种因缘时,大师开示发心与求生净土的内在关系:云何求生净土?谓在此土修行,其进道也难;彼土往生,其成佛也易;易故一生可致,难故累劫未成;是以往圣前贤,人人趣向;千经万论,处处指归。末世修行,无越于此。然经称少善不生,多福乃致。言多福,则莫若执持名号;言多善,则莫若发广大心。是似暂持圣号,胜于布施百年;一发大心,超过修行历劫。盖念佛本期作佛,大心不发,则虽念奚为?发心原为修行,净土不生,则虽发易退。是则下菩提种,耕以念佛之犁,道果自然增长;乘大愿船,入于净土之海,西方决定往生。
大师有见于发菩提心的重要性,故而苦口婆心劝勉净业行人同发菩提心,未发者令发,已发者增长,已增长者念念相续。愿同生净土,同见弥陀,同化众生,同成正觉。大师的见解与恳劝,深契净宗修持之心要。
(2)痛斥狂禅,指归净土。
大师洞悉末法众生,根机钝劣,略有二类:一愚二狂。愚者茫然无解,固不待论;狂者妄意高远,尝欲躐等。视此念佛法门不啻草芥,不肯自修。不知末法之世靠自力出离生死,罕闻有人。
即若禅宗开悟之士,亦应往生净土。悟达之士,虽有见地,不断惑业,若生三界,一入胞胎,便有隔阴之迷,从前所悟,寻复忘失;毕世功夫,一朝唐丧。若生西方净土,亲近阿弥陀佛,一入圣阶,便登佛地。故知不悟则已,悟则求生西方净土,当更急切。如人得宝,须觅善地藏之,方得受用。否则,终致散失,悟达之士求生净土,亦复如是。
大师圆融禅净,指归净土。《示禅者念佛偈》云:“一句弥陀,头则公案;无别商量,直下便判。如大火聚,触之则烧;如太阿剑,撄之则烂。八万四千法藏,六字全收;一千七百公案,一刀斩断。任他佛不喜闻,我自心心忆念。请君不必多言,只要一心不乱。”剀切指陈,自行化他。
(3)欣厌心切,拔除爱桩。
大师深知娑婆众生净业难成的原因,主要是爱根难断,故而,著文开示,多在激发行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处下手,其《劝修净土诗》、《八苦诗》等,多有指陈。兹录一首:“尽说厌欣为障道,谁知净业善资成;厌离未切终难去,欣爱非深岂易生。何处安居能徙宅,谁人无事肯登程,铁围山外莲华国,掣断情缰始放行。”
三界无安,不宜久住,大师劝人急求往生,唯此唯大。大师对那些汲汲于世间善事而淡漠往生的行人,指陈利弊得失。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,而孳孳为善,所作善事如须弥山,皆生死业缘,有何了日。善事弥多,生死弥广,一念爱心,万劫缠缚,可不惧哉。念佛心不专,何也?或是名根未断,或是爱念牵缠,于此二者宜加审察,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刀斩断,六字洪名尽力提起,欲望出离娑婆世界,生到极乐净土,难矣!不生净土而欲脱生死,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,抑又难矣!纵一生两生不失人身,济得什么事?!不以念佛为急,而以世间小善为急;不以生死大事为先,而以人天福报为先,是不知先后也。大抵西方佛国,非悠悠散善所能致;万劫生死,非因循怠情所能脱,无常迅速,旦暮即至,安得不为之早办耶?大师披肝沥胆,救焚拯溺的血诚,从字里行间跃然而生。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