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门品常识网

人心皆如一柄琴,我们每个人都是调音师

发布时间:2023-02-13 16:11:52作者:普门品常识网

人心皆如一柄琴,我们每个人都是调音师

  在古代印度,人们认为世界构成的基本要素有四个:地、水、火、风,被称为“四大”,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性。如,地,兼顾性;水,流动性;火,暖性;风,动性。同样,他们认为人体也是“四大”组成的:如,身上的血液就是水,呼吸就是风,骨骼代表地,生命力和温度就是火。所以一个人要死了,首先表现的就是“四大”分离。

  这是人的物质组成,那么人的精神组成呢?是五蕴,色,受,想,行,识。《心经》里面有一句话,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”,它先讲色就是空,空就是色,然后又说受想行识,都一样,也就是说,受也是空,想也是空,行也是空,识也是空。最后,五意皆空。

 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空的?打个比方,我们人对于这个身体,会执着它,希望它更健康,更漂亮,皮肤更白,看上去更年轻……可这些都没法永驻,最终人会衰老,会变得难看,会生病,会走向死亡,这个身体会不复存在。所以,我们身体的存在只是暂时现象,是一种因缘聚合,当因缘散去,身体也就没有了。

  因此,当我们站在透视生死的高度去看待人世的一切,所作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。为什么一般人看不透这一切,而要念念不忘于自身的得失成败呢?因为众生没有智慧,你看观世音菩萨,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就是人家的智慧之光能够照透这些,所以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在佛法上这种智慧,又称般若。所以,般若不是一般的智慧,而是出世间的大智慧。

  我们凡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杂技表演,如顶盘子的演员在那用一根木棍转,必须飞速地转动,如果慢下来那盘子就掉下来碎了。于是他永远忙个不停,等到哪一天停下来,自己也就死了。这样苦逼的人生,就是我们芸芸众生的一个真实的生存状态。

  倘若不能以超然物外的心境去看待人生、事业、家庭、情感,心灵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,你爱钱,就成为钱的奴隶,你重情感,就成为情感的奴隶。这个世界存在的规律就是“成住坏空”,佛经用这一句话给我们概括完了。正如盖一座房子,从开始破土动工那天起,我们就应该明白,这个房子终归有建起、损坏,到最后复归于无的过程。人本身也一样,逃不掉这个规律。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死亡,不过死亡之后并不是结束,而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,但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生命,就已经不是以前的你了,想回到过去不再可能。

  人的此生和前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呢,释迦摩尼佛曾做过生动的说明:比如一棵树,本来只是一粒种子,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,起初是种子时,还没有树根、树干、树叶和果实,在“地水火风”四大的因缘作用下,种子才发芽,芽再生茎,茎再生叶,叶再生花,花结果实,辗转变易,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,但又不离原来的种子。又譬如冶炼家将矿石炼成铁,成铁后铸成铁器,铁器还能恢复为矿石吗?人死后识神离体,住在中阴身,犹如矿石已炼成铁,从中阴身转受新的身体,则犹如将铁铸成铁器,原来的形体就消失改变了,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识神。

  所以,我们人的这个身体被称为“暂住假有”,了解了这一点,就应该以超然物外的心态去面对一切,为什么说“超然物外”,因为连自己这个身体都不是自己的,何况身外之物,更是外中之外。万事万物都常流不驻,每分每秒皆在发生变化。因此,我们认为的“常”,其实是“无常”;“无常”,才是“常”。

  年轻人出入职场,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:有人说,我要到这个公司里,多长时间成为主管,多久工资可以涨到几千,结果发现,没有几个月,他又从里面出来了。还有情侣们结婚的时候,大家都一致看到他们的海誓山盟——我要爱你一辈子,永远在一起!结果,半年过后听说离婚了。类似的事件经常发生,为什么呢,就是不知道这个世界和我们自身都在不断发展的道理。但是反过来讲,还是有夫妻恩爱白头不离不弃的,也有在某个公司一待几十年做出很大成绩的,由此可知,我们是在某些方面做的还不“如法”。

  《道德经》里面讲,“善建者不拔,善抱着不脱”。若有人到一个团队,业绩做得好,人际关系好,上下处理和谐,别人都不愿意他走,这叫“善建者不拔”。如果你跟哪个人结婚,他永远粘着你,不离开,这叫“善抱着不脱”。能做到这两点,都是高境界的人。

  相反,为什么有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呢?到哪里别人都讨厌?因为他没有反省能力,总是抱怨别人,说别人不对自己对,所以永远不会得到改变,走到哪里也就在复制以前的境遇。同样,对于家庭,其实每个家庭都可以美满的,为什么现在的家庭、婚姻都有那么多问题呢?因为大家都是在找别人的问题,这个人脾气暴躁,这个人很邋遢,这个人不善解人意……有句话说,“幸福的家庭都是找自己的问题,不幸的家庭都是找别人的问题。”,依我看来,这便是家庭是否幸福的秘诀。就这么简单,方向弄错了,如果一辆车,再努力,性能再好,驾驶员再优秀,也不能到达目的。家庭就是这样一辆大车,人生就是这样一趟旅行。

  “用人之长,天下无不能用之人;用人之短,则天下无可用之人”,作为一个管理者和领导者,是如此,在家庭婚姻上,我们又何尝不如此呢?你爱这个人,愿意和这个人结婚,走完此生,那么他一定有值得你牵手的理由,也就是说他一定有你所欣赏的优点,但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,正如世上没有只有一面的报纸,所以你在接受他优点的同时,就应该容纳他的缺点和不足。好坏都接受,这才是真爱,这才表现我愿意和你携手走完此生的诚意,否则就和趋利避害的投机者相似,这是一种商人心态,而婚姻,绝非买卖。

  因此,幸福的家庭是相敬如宾,不幸的家庭是相敬如兵。都是心态决定的。只要心转过来,一念之间,即是天堂;转不好,一念之间,又是地狱。

  学道之人,就是要面对自己的各种欲望和习气控制它,乃至消灭它。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,“一嗔烧毁功德林”,为什么要我们去诵经、打坐,为什么要我们忍受痛苦?因为这个是随时随地都需要修行的过程,是要天天实践以至日累月积,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。

  这便要求我们时时保持正念,保持觉醒的状态,因为在求佛的路上必定有魔前来干扰,无魔不成佛。什么是魔?比方说,一个人到缅甸去,回来后对朋友说,尝尝毒品吧,感觉好极了,吸一口就像成仙一样,他妈的,里面什么东西都有,能产生出各种幻境来,舒服死了!比当皇帝老子还爽!于是控制力差的就想尝试,也想体会下当皇帝的滋味,结果,试一两次之后,再也戒不掉了,这个人就被毁了。

  很多东西接触多了,都会上瘾,意志力弱的,很容易就迷进去。如小孩玩游戏,成人打麻将,女人逛街,等等,无不如此。单说逛街,经常逛街会产生什么结果呢?第一,你发现自己口袋里的钱少了。第二,看到这么多东西,琳琅满目美不胜收,而我都没有,我都想要,所以心里很受挫,很不平衡。第三,物质可以刺激物质,人欲可以刺激人欲。譬如,你本来没有买那些东西的需求,当你看到一张豪华大床觉得美,买了后,又觉得以前的被子太寒酸了,又去买锦被,当床上购置差不多了,这时你发现怎么这个屋子这么土气呢,于是想改变屋里的陈设,然后又觉得整个房子都不行了,重新买一套房……如此没有穷尽。再说,你在商场看到人来人往,都去买某件贵重物品的时候,你也会想,人家能享受我为什么不能呢?她有的,我也要有!这就是人欲刺激人欲。

  因此,要求我们保持一颗宁静、少欲知足的心非常重要。一个真正有精神追求的人,是不会觉得孤独的,那些科学家,几十年如一日在实验室里,他们怎么没觉得最近没逛街受不了呢?所以,能够享受寂寞、孤独的人,乃是内心丰富的人。当一个人在自己的行业达到炉火纯青的时候,是不需要外在的东西去包装自己,非要戴个翡翠戒指、穿个名牌来衬托自己,因为这些东西对他来讲已经不重要了。当你没有足够的精神财富时候,眼睛才会盯着物质,而且一直得不到满足。今天刚穿了双3000元鞋,想得瑟一下,结果发现人家的鞋是20000元一双,一下子就泄气了;开着100万的车子,心里很满足,想出去炫耀一番,结果发现,人家的车是1000万,身后还有多少亿的资产,马上大为受挫,垂头丧气……

  物质并不能给人带来恒定的心理平衡。所以,只有拥有丰足的精神财富时,才不会觉得物质匮乏。这里面也有一个平衡。

  佛法之所以智慧,因为它是从生死的角度看待人生,又从无量的生死去看待一期生命。如果能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,所有的问题都是小问题,这种感觉一如坐飞机,飞机升的越高,下面的一切就越模糊,一片山,一片海,或者一片沙漠,飞机越低的时候,看到一阵阵黄土,一部部汽车,甚至一个个人。因此,有什么样的高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,你的视觉决定了你的状态。

  我们讲“五蕴皆空”,第一个是色,第二个是受。受有苦受、乐受、忧受、喜受、舍受五种。就说苦受,比如我们在这打坐,腰酸背疼,思想纷乱,觉得十分痛苦,但如果慢慢习惯的时候,它就会转变一种方式,变成乐受了,这时你不打坐反而难受了。当肚子非常饿的时候,很痛苦,你开始吃一碗饭的时候,很舒服,再吃第二碗,舒服,那么第三碗,第四碗,第五碗……你还舒服吗?这时候就是受罪了。所以说苦和乐不是绝对的,都没有自己独立的自性,是随境而转,那么你又何必执着它呢?

  我们知道,没钱的时候很痛苦,但钱多了也痛苦,是吧?冯小刚的电影《甲方乙方》,里面有个富翁,他说他现在就想过过贫穷人的生活,因为好日子实在过腻了,天天大鱼大肉他想了就恶心。于是一个朋友用车把他拉倒偏远的村子,扔在那里,一年之后,当他们去接他的时候,他就像个乞丐睡在石头上,天天盼望他们来,已经把左邻右舍的活鸡都偷吃光了。

  你看,痛苦与快乐,爱好与厌恶就可以转化的这么快。

  人年轻的时候希望功成名就,等到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,又发现被名利所累。小了希望长大,长大了希望变小。绍兴的一个书法老师,86岁,他现在的字一平方尺两万块钱。什么时候我能达到这个程度就好了,那我就天天有钱花啦。实际上,我要活到86岁这个年龄,估计也值那么多钱。但是想想,那时候再多的钱他能花吗?——吃饭最多就是一碗粥,吃两碗还消化不良。想到哪里去玩,都走不动了。所以,他卖多少钱,都是在给后人积累财富。我想如果是我,就把所有卖的钱,成立一个基金会,去做点什么,这样比较有意义。

\

  你会发现,人生永远是不圆满的,再好的东西都有不好的一面,不好的东西也有好的一面,问题就在于你怎样去看待它,转化它。你会转化,苦受都能转化成乐受,不会转化,乐受又成了苦受。“迷则乐境成苦海,如水凝为冰;悟则苦海为乐境,犹冰涣作水。可见苦乐无二境,迷悟非两心,只在一转念间耳。”

  因此,转化就是心的学问。其实打坐是什么?打坐就是调我们的心。调身跟心的和谐,说白了,调就是一种平衡,平衡人生的一个方法。

  中国古代《易经》那个太极阴阳图非常有道理,它是两条鱼的样子,首尾相抱,阳走到极致,就变成了阴;阴走到极致,又变成了阳。就和我们四季一样,由夏至走到冬至,又由冬至走到夏至。在人生当中,我们能不能学会用这样一种方法去调自己?当你成功的时候,能冷静下来,不至于得意忘形;失败的时候,能提醒自己,不至于痛不欲生。因为这些说到底,都只是一个过程。最后你会发现,没有什么东西不能调,你的思想就转化一个观念而已。转化后便是另一片天空,另一种人生。

  打坐是让我们放下身心,然后去觉察,观照,面对自己的内心,由此,天长日久养成一种习惯。你的心就很敏锐,就能主宰自己。

  昨天我在路上开车,遇到一个送葬的队伍,穿着孝服,举者花圈,锣鼓喧天,挤成一团。那个司机不知道怎么回事,他头上的灯根本没看,就直闯过来,差一厘米便撞上我的车,还好,我很敏锐,急刹车没有被他撞上。

  如果说真撞上的话,也很正常,因为只要你在路上开车,总有被撞到的可能,再说现在人都心浮气躁,往往更容易出事,所以,有了这样一个坦然的心底,就是发生不幸,给撞报效了,也能坦然受之。

  所以,平时打坐可以培养自己的那一颗宁静、超脱、开阔的心,这样你走向社会,就能拥有一颗平和的心。我们看到那些歌唱家,他要登台之前,在干什么?他不是在旁边不断地讲话,他是坐在那里,所有的气都往内收的时候,他走到台上,才能把所有的气唤出来, 才能感动人。如果在生活中,我们时刻可以使自己的心“静如处子”,那么到一定时候,就可以“动如脱兔”,因为静和动真的是可以转化的,只有积聚足够的能量,才有那种爆发力。

  你看蛇在捕食的时候,当它看到目标,先不动,是极静的一种状态,一直看到那个食物走到它最佳的位置,就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捕获。所以,我们平时的打坐和禅修,就是为了在做事的时候更加敏锐和更加得力。

  一代大哲苏格拉底有很多学生,有一天他跟学生讲,我们每天把手举起来,放下,举起来,放下,一共做100次!这样一个月之后,有几个还在做,三年之后,就剩下一个人在做了。这个人是谁?就是苏格拉底自己。

  因此,我们接受禅修的观念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是否可以把它坚持下来,真正地把禅修带入生活。如果只在这打坐三天、七天,再怎么努力,都是过眼云烟。

  河南有个银行财务总监叫周敏,她已经吃药18年了,来我们这里禅修三天,回去后每天坚持打坐,最后,把18年的药都停掉了。现在身体好的很,每天很乐观,还给我打电话,整个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,这就是由于真实践带来的益处。

  她还告诉我,现在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叫烦,比方说她经常出差坐火车,有时几天几夜,这么长时间怎么打发?她就念佛。本来是件痛苦的事,她却把痛苦转化成快乐。所以说一天工作繁忙,没有时间打坐之类的话都是借口,不信再忙你挤不出半小时来打坐。我们把东聊聊、西看看、玩玩手机的时间用来做功课,为什么不行呢?关键还是自己心的问题。

  再高明的师父也教不会一个不想学的徒弟,不洗澡的人洒香水是不起作用的。我提着一壶牛奶,你要刚好把口张开,我这个壶口对过去,牛奶才能进入你的体内,可见,只要你认准这个牛奶是好东西,无毒,你就要自己把口张开,要有个通道才行,没有通道对接,不起作用。

  不管走到哪里,看什么书也好,听朋友聊天也好,你能不能得到收获,就看你内心的那个通道是否打开?心是关闭的,什么都难以接受。

  在此后的日子,你能调心吗?你能转化吗?你能面对吗?你能打开吗?别人给你痛苦的时候,你能放下自己,以生死无常的高度去理解世间的一切,就会发现自己是个恒常喜乐的人,没有人能使你痛苦,那时候,你就是一个太阳,什么乌云都遮盖不了。当你是太阳的时候,就能光照别人,温暖别人,影响别人。

  世间有春夏秋冬,月亮有阴晴圆缺,实际上都是一个过程。人生也是这样一个过程,在于你用怎样的角度去解读这一期生命。当我们从事物的整体看待局部,又能从局部再返观整体的时候,就从两者之中找到一种智慧。人生有无量的窗户,你打开什么窗,便能见到什么风景。你对着幼儿园打开,看到的就是活泼可爱的孩子;对着墓地打开,看到的都是阴冷终结的坟墓;对着垃圾场打开,见到的自然是垃圾和臭气;对着大海打开,见到的就是一望无际、动感美丽的大海。如果你开错了一扇窗,就马上关上,再重新开启一面。

  禅修还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比如说,早上能不能早一点起床?晚上能不能早一点休息?现代人越来越喜欢过夜生活,这不是什么文明的进步,而是退步。如果都能保持11点前睡觉,人类的疾病至少可以减少百分之二十。还有,现代人交往越来越频繁,能不能少交几个朋友,少点应酬?有人说,不应酬我就没有这个朋友了,那我怎么做事?其实你交那么多都是生意场上的朋友,都是狗肉朋友,真的知心朋友不是那么容易就交一大串的。而生意场上的朋友和你是以利相合,就和狗肉朋友一样,只要你给他利益,就是平时不应酬他,他也会接受的。

  至于这个朋友一定要你去吃饭,一定要你去喝酒,一定要去搓麻将……偶尔一次可以,如果经常这样,我觉得这种朋友还是少交为好。即使这一百万我没赚到,一千万我没签下来,又怎么样呢?这里面有一个立足点,我认为自己这一生能做什么事,能赚多少钱,身边有哪些朋友留下来都是命里注定的,如果某个单子没有签下来,某笔款没有拿到,不用伤心,该是你的不会走,不是你的也留不住。它不是什么消极的心理,相反,而是积极的心态。我们知道,赚钱靠福报,花钱看智慧。看起来这些钱是自己努力赚的结果,其实是自己前世种的因,今生成熟了而已。今生所有的努力只是缘,如果没有那个因,怎么会有果?但如果你今生没有用上这个缘,只要拥有这个因,它就永远存在那里,到下一生或某一世总有因缘集合的一天,那时候,马上现行。正如大家都熟悉的两句话,“到老方知非力取,三分人事七分天”、“富贵皆由命,前世各修定”,想一想,这都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智慧,自有它的道理:为什么是“非力取”呢?

  这么想时,你的心就能安住当下,时刻保持一种觉悟。心定自明,不会迷失。如今这个时代,每天信息垃圾实在太多了,无论是网络、电视报纸还是日常人事上,稍不加以辨别就会被污染,渐渐被熏习,以至于失去本来清净面目,这就需要随时保持一种觉性。

  平时要多读《金刚经》和《心经》,尽可能做到每天念一部,如果做不到,那就一个礼拜念一部。它里面有种思想,时刻提醒你什么是人生?什么是世界?什么是事物存在的规律?哪一天你被突然“点化”彻悟的时候,慧命才算真正被“开光”。

  一、用出世间法的眼光看待世间的一切事。就是要站在透视生死、了知宇宙的高度去面对人生。提纲才能挈领,高屋才能建瓴,这是般若智慧的本源。

  二、要有一颗宁静的心。不管别人给你多大掌声,你能平和面对;不管别人给你多大诋毁,你能坦然接受。无故加之而不怒,猝然临之而不惊。宠辱两忘,花开花落。心越淡泊越能明志,越宁静越能致远。

  三、培养一颗光明心。什么是光明心? 心就像太阳,照到哪里,黑暗就消失,走到哪里,哪里就充满温暖。时刻处在一直喜乐、安详、自在的状态,自照照人,自达达人。当然,光明心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,而是从生活中小事做起,一点一滴积累。

  四、保持一颗平和心。平和心就是安住的心,《金刚经》里面有一句话: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就是心没有一个真正的所住,而又一直处于安定的状态,这是心的最高境界。平和心是基础,人心不平和,世界就会不和平。

  我走到外面,常常有人问我,师父最近过的怎样?我回答说,很好。我个人认为,第一,有饭吃,第二,没病,第三,有衣穿,第四,有床睡,这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。无忧无虑,无挂无碍。我喜欢简单生活。我也希望大家的生活能真正简单起来。其实,把握简单,就是一种不简单。

  佛教里讲人生有四个最基本的苦处:生老病死。实际上,现代人也有四个基本之苦:看不开、舍不得、输不起、放不下。它是现代人痛苦的根源,活得太累的牵绊。如果放下这“四苦”,生命会立刻进入前所未有的自由、轻松状态,这时候,你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简单的人。

  其实,人心皆如一柄琴,我们每个人都是调音师,就看你如何去调。你的水平有多高,琴声就有多优美。你心烦气躁,琴声必尖锐激烈,你和平优雅,琴声必婉转动听,你心无挂碍,琴声行云流水,你忧心忡忡,琴声抑郁滞涩,你壮怀激烈,琴声仰天长啸,你风雨不惊,琴声安稳平静……所以,无论什么美妙的天乐或魔鬼的音乐,都是自己调出来的,而琴师的最高境界,是不调,只凭受自然的抚弄,此时的音乐,乃人间绝妙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


Warning: mysql_close(): no MySQL-Link resource supplied in /www/wwwroot/pumenpincs.com/m.pumenpincs.com/index.php on line 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