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门品常识网

明如居士:为什么外境是心的变现?(续)

发布时间:2024-07-20 01:23:28作者:普门品常识网

  一个学佛之人要想走向学佛正道,一定要对“万法唯心所现”的道理进行再再观察和思维,并在心里生起定解。正如憨山大师所言:“佛祖慧命,只有八个字包括无余,所谓‘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’。”又说:“修行最初发心,要谛信唯心法门。佛说‘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’,多少佛法只是解说,得此八个字分明,使人人信得及。”所以,理解了“万法唯心所现”的道理,实际上就掌握了佛法的精髓。下面,我们从唯识宗所用的“明知因”和“俱缘定因”这二大因来证明万法唯心所现的道理——也即一切外境之法皆是心的显现,除了心的显现之外,凡夫所认为存在的外境根本不存在。

  我们知道,世间的一般人都认为:“所知的外境在外面,能知的心识在里面,人之所以能够认识外境,全靠里面的心识。”例如,当眼睛看到一朵鲜花时,人们往往会认为:“鲜花在外面客观存在,我之所以能够知道外境鲜花的存在,完全依赖于眼睛里面产生了一个能认知外境鲜花的‘眼识’,没有这个‘眼识’,我根本无法认知外境的鲜花。”又如,当耳朵听到外面的歌声时,人们也会认为:“声音在外面存在,我之所以能够听到外面的声音,完全依赖于耳朵里面所产生的认知外境声音的耳识。”同样,对外境的气味、食物中的味道、皮肤所触及到的冷热软硬等,人们都认为分别是通过鼻根中的鼻识、舌根中的舌识、身体触觉中的触识来认知的。所以,一般人都认为:外境在外面客观存在,能认知外境的眼识、耳识等心识在眼根、耳根等五根中存在,外境和心识是两个不同的存在。

  对每一个人而言,如果我们感知了某个事物的存在,那我们是通过什么来认知的呢?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事物只是在自己的眼识、耳识等心识前显现的,也即只有通过在心识面前显现,才能感知对境的存在;反之,如果在心识前没有显现,则根本不能感知对境的存在。所以,如果一个事物呈现在我们的眼前,那它肯定就是心识的本体,是自己明知心的显现,除了明知心以外的显现,唯识宗根本是不承认的。

  如果承认心识和外境在空间上是分离的——也即外境在外面存在,心识在五根中存在,那么外境对于心来说,就成了永远没有照过面的“彼岸”了,因为心永远只能拥有心识,而不能逾越心识这个“中间媒体”直接和外境照面。所以,凡夫对心识和外境分离的承许是站不住脚的。

  如果将明知因和俱缘定因加以比较可以发现,这两大因分别利用了心识和外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体性来证成了“外境就是心识”的事实。

  事实上,凡夫对业果没有信心,也是源于这种错觉:外境在外面,心识在里面;外境是所知,心识是能知;外境客观存在,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。如果知道了外境就是心识的事实,对业果自然会生起定解。实际上,从唯识宗的八识来观察业果定律,就会觉得业果定律很顺理成章。在唯识宗里面,将第六识和第七识,也即意识和末那识,称为“因识”;将“眼耳鼻舌身”前五识称为“果识”,而将第八识阿赖耶识称为“藏识”。为什么呢?一切的业皆因第六和第七识而造,所以称其为因识;所造之业含藏在阿赖耶识中,并在阿赖耶识中成熟,所以阿赖耶识被称为藏识;成熟之后就从阿赖耶识中现起前五识——果识。《楞伽经》中说:“藏识海常住,境界风所动,种种诸识浪,腾跃而转生。”意思是说,阿赖耶识像海水一样,第六和第七识好比吹动水面的风,前五识好比水面泛起的波浪。水面的一切波浪都是因为风的鼓动产生的;同样,前五识的一切显现都是由第六识和第七识,也即我们的起心动念来决定的。

  摘自《放生心语》(明如居士著)

 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


Warning: mysql_close(): no MySQL-Link resource supplied in /www/wwwroot/pumenpincs.com/m.pumenpincs.com/index.php on line 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