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门品常识网

城市家庭年均花费在子女教育方面费用可观

发布时间:2024-10-04 01:21:55作者:普门品常识网
城市家庭年均花费在子女教育方面费用可观

城市家庭平均每年花费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费用可观

教育支出超家庭总账三成

巨额投入向普通百姓蔓延

不仅如此,如今,巨额的教育投入正在向普通老百姓家庭蔓延。

在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租房的李女士对记者说,她带着孩子从老家山西来北京,家里每个月收入也就6千元,而给儿子一个人每个月的补课费就要近两千元,“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,但是,看到其他孩子都补课,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‘委屈’着。”正是这种怕“委屈”,李女士告诉记者,她儿子所在的班级几乎都报了课外辅导班。

刘女士的儿子在朝阳区一所普通小学上学,前年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萨克斯学习,刘女士发现儿子对此非常喜欢,于是在外面报了专业辅导班,除了每个月两千余元的培训费外,刘女士还狠狠心为儿子买了个两万多元的萨克斯,“每个月的教育投入都占到了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了,没办法,就一个孩子。”刘女士坦言,自己会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机会。

“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,一些家庭已经把太多的支出押在了子女教育上。”洪明告诉记者,在美国,中产家庭的教育支出一般占家庭收入的1.6%,但在我国,中等收入阶层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6%,是美国的10倍。在教育上的过多消费必然会挤占家庭的其他消费,对那些贫弱家庭来说尤其危险。

有关数据显示,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,占家庭子女总支出的76.1%,占家庭总支出的35.1%,占家庭总收入的30.1%,子女教育费用已成为中国家庭的负担。

一分钱未必能买一分货

高额教育投入,是否一定就能带来高额回报?

面对这个问题,不少家长表现出的是迷茫。中国式教育中似乎总存着“花钱多的总比花钱少的好”“还是外来的理念更先进、更有效”的焦灼感,有人收钱总比拿着钱都送不出去更有心理保障,正是家长有着这个信念,各大培训班也不愁生源了。

“大多数家长明白,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挤占了孩子的玩的时间,可看着别人的孩子都在上辅导班,自己的孩子不上,担心将来会落后。”洪明说,家长是焦灼的,认为孩子童年幸福了,未来就不会成功。摆在绝大多数家长面前的路径就是好小学、好中学、好大学、好工作,这对家长来说是最安全,也是最简单的路子。

在多年的家庭教育调研中,洪明发现,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,其功利主义教育观念就越强,越倾向于赞同“不要输在起跑线”、“高投入高回报”等观念。

“教育投入是家庭的个人行为,无法评点。”洪明如此评价“教育投入”这个话题,“孩子的教育投入要投多少,怎么投,效果如何,没有具体的调查,很难说,说不清楚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,高投入未必就一定能有高额回报。

“与其他消费不同,教育消费的特点在于,教育选择与其消费是分离的,是家长选择、孩子消费。教育消费只是提供一种机会,效果怎样还要看这种选择与孩子匹配的程度。由于选择不当,许多时候,花钱多不等于效果好,一分钱未必能买到一分货。”洪明说。

■专家视点

教育回报与教育理解成正比

教育投入的回报与家长对教育的理解有关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,“家长对教育的理解越深刻,可能收获的回报就越多。”

储朝晖认为,家长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,在教育上舍得投入,也能理解,但是不少家长却在投入过程中过于盲目,又存在着一定的跟风心理,导致不少家长高投入的教育费用的背后,花掉了不少非理性的“冤枉钱”。

高额的教育投入不但加重了父母自身的经济负担,也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课业和心理双重负担。“高投入往往伴随着高期望,高期望又需要高投入作保障,现实的重压之下,家长孩子心里都受累。”储朝晖说。

家长盲目地进行巨额的教育投入与家长自身的水平有关,也与社会大背景有关,储朝晖分析认为,家长对教育的巨额投入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有一定的关系,“教育评价过于单一,家长有排队心理,于是对孩子投入更多的精力,以避免其掉队。”

对此,储朝晖建议,理性地进行教育投入,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,家长的钱才花得“值”,否则,钱花掉了,还牺牲了孩子无法挽回的快乐童年。但对大多数的家长来说,除了教育投入的“不差钱”,更应关注感情的投入是否到位,对孩子健全人格、勇担责任的教育是否够格。“这些才是孩子走上社会的必修技能。”

□文/本报记者郑祖伟(微博)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


Warning: mysql_close(): no MySQL-Link resource supplied in /www/wwwroot/pumenpincs.com/m.pumenpincs.com/index.php on line 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