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门品常识网

婚姻家庭问题,要注意很多阴间的因果

发布时间:2024-11-15 01:23:51作者:普门品常识网
婚姻家庭问题,要注意很多阴间的因果

有个人来寺院,讲他妻子要跟他闹离婚,才结婚一年多,就闹离婚。刚好碰到我,我问,你有没有堕胎。他说,以前谈恋爱,跟前面的女朋友怀孕堕胎又分手了。我说,那你去忏悔,念地藏经,第一忏悔自己堕胎的恶业。回向给堕胎的孩子。第二个,回向给前任女友。第三个,回向给自己祖先和对方祖先。

现在很多婚姻问题,都跟过去的邪淫堕胎有关。已经是扯到阴间的问题上来了。阴间的没有解决,人在阳间就有种种的灾难和不顺。只是现在教育没有教这一块,就是处理好法界的关系。

在邪淫问题上,比如谈恋爱怀孕,堕胎又分手。这个恶业很重。第一是堕胎的业,第二是破坏少女贞洁。现在很多人不注重这一块,结果呢,祖先跑到阴间去告状,地府里头直接把人的生死簿的福报减少,那灾难就多了。最明显的就是婚姻不顺。

现在离婚率高,而且大龄找不到对象的也很多。不仅是自己挑挑捡捡,还有一个是犯邪淫有关。包括手淫、意淫,现在经营扯到色情这一块的,又非常多。

比如读书人,写文章的、搞摄影、拍电影、做媒体,很多都要搞一些八卦,八卦中又难免色情。所以娱乐圈里头婚姻都很差,就是因为跟色情的业有关。

这一块已经扯到了阴间的业。阴间的业没了(lio),人在阳间就过得不舒服,不然就是身体难受,好像捆绑了一样。

关于现在人的病,大多都是魂魄在阴间被惩罚了。身体就很难受,没力气。消耗许多精气神,人就衰老得快。现在人造业的速度,比古代快很多。

人的业比较少时,身体一定没什么病。有病都是自己业障重。包括虚胖、体寒,这都跟堕胎有关。有个人,皮肤死白的没有血色,她说她怀孩子,肚子七个月了去堕胎,堕胎以后,身体马上不好。虚寒严重。所以现在的业都是堕胎引起的,而堕胎更多与邪淫有关。

有个人堕胎后,夫妻吵架严重,其实是堕胎的冤魂的怨气在他们身边,让他们经常性的起嗔恨。人会被外界的嗔恨气场影响,家里头就不安宁。

所以忏悔是第一个。我推荐大家有空拜慈悲三昧水忏,那里头有详细讲到许多杀盗淫妄恶业的相。然后可以针对性的忏悔。杀业的,吃肉的,捕鱼的,买卖肉海鲜,买卖捕鱼工具,或者经营卖肉的商店。很多都是很微细的。

在邪淫上,破坏少女,侵犯他人家庭,出轨,或者经营色情行业,买卖色情用品等。在口业上,传播色情,绮语,花言巧语,讲黄色笑话等。

很多时候造业,是因为愚痴。你根本不知道那个是业。就像我以前讲过卖化妆品,还有卖香水,甚至喷香水都不好。这些都让人堕落的。而且让人起淫欲心的。但社会人普遍没有这个觉悟。就像女的衣服穿得裸露,以为漂亮。每天花很多时间化妆以为漂亮。这其实是愚痴才有的想法。

还有现在人动不动去整容,隆鼻子等,这也是破坏脸上风水。古人说,楚王好细腰,宫中多饿死。古代有个楚王,喜欢腰小的女人,结果宫女都把腰束缚小小的,甚至通过不吃饭来减肥。导致许多宫女因此饿死。这就是女人的丑态,要打扮,对身体很执着。这是很不好的。

再回来,现在人杀业和邪淫业都重,从病苦和离婚率可以看出来。有些人没有杀业,却在邪淫问题祸患上认识不够深刻。也导致出现婚姻问题。或者年轻时造下的业,过去造的,没有忏悔干净,业障现前。

业还有一种对应性。邪淫直接导致婚姻不幸。有的人有钱而婚姻不幸,有钱是因为他乐善好施,婚姻不幸,因为邪淫,或者出轨,或者和有家庭的人在一起,就是婚姻不幸。

但因为古代中国有妻子有妾,有的人是妾来投胎,他的命里头很容易喜欢有家庭的人。遇到这个情况,一定要觉知自己。同时如果有念经,就多念经。

我以前讲过,婚姻上少女少接触有家庭的,同时不要产生经济的往来。钱财某一个层度上就是业。女人除了自己的儿子、丈夫和爸爸,其他男性都要保持距离,要有威严,这对你婚姻的幸福是有帮助的。哪怕自己的公公,还是出家人,都要保持距离。

有人说,丈夫不好,就去找其他异性诉苦,这个是最不好的。不能遇到好丈夫,肯定是自己过去邪淫的业,或者跟异性交往过于密切导致的。要忏悔才对。其实不管是男女,都要对自己的另一半忠诚。

因为忠诚是一种品格,你背叛一个人,也很容易背叛另一个人,没有忠诚的品格。

忠诚对自己有好处。起码婚姻上不会被背叛。如果婚姻上被背叛,你很痛苦,就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背叛过别人。

要学佛,先要有健康的心理,健康的人格,这很重要。所以可以多念地藏经,念地藏菩萨圣号。没有地藏菩萨圣号的加持,你很难想得通的。

本文转自

福安古观音阁的博客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


Warning: mysql_close(): no MySQL-Link resource supplied in /www/wwwroot/pumenpincs.com/m.pumenpincs.com/index.php on line 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