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认识,它有什么用处,为什么现在人不学?是现在人无知,对传统文化没有接触过,不知道这些好处。
我也遇到这个机缘。我们生长在农村,七八岁的时候,日本人侵占东三省;十一岁,日本人发动“卢沟桥事变”,想侵占全中国,我们生在这个时代。所以,书有没有念?没念,天天逃难。一家四个人流浪在四个地方,一年难得见一次面。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好,有人教,但是没有机会学,为什么?大家生活都不安定,今天在这个地方住一天,明天在哪里住不晓得,过这种日子。
抗战胜利了,日本人投降了,内战又起来,真正是走投无路,我们正在二十一、二岁。对中国文化见到了,从哪里见到的?从过去我出生那个年代,读书人的身上见到的。那个时候的读书人跟现在不一样,思想、见解、言行都不一样。为什么?那个时候的人会替别人着想,现在的人是完全为自己着想,把别人忘记了。为别人着想,人人都是好人,所以我们在困苦艰难当中,遇到危险的时候,有人救我们一把,无条件的,现在这个见不到了。
传统文化的根就在两个字,一个是孝,一个是敬。孝,以父母做代表,孝顺父母;敬,以老师做代表,尊敬老师,对一切人都懂得用孝敬的心去接待,所以小孩心目当中人人是好人。好人里面有圣人、有贤人、有君子。在我十岁以前那个社会,你都能看得到;你看到读书人,处事待人接物,言行举止,跟一般人不一样。他做出来了,他把他学的东西做出来了;像这些孩子,《千家诗》《弟子规》,学过之后他完全做到。你从他完全做到那里去学,所以这个学不要用书本的,你常常看、天天接触,自然而然就明白了,知道应该怎么做人。
民国成立之后,中国一些读书人,特别是一些留学生,认为我们这古书念了五千年了,有什么用?外国人欺负我们,想把我们灭掉,我们束手无策。所以责怪老祖宗,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没用,让我们受这么多罪。这冤枉了老祖宗,老祖宗没有禁止我们发展科学技术,那时候没有。对中国传统文化丧失信心,我们这一代遭的难,原因在此地。
这些年,我们居住的环境比较安定了,这些古籍慢慢的书店里也重视,把它印出来了,我们读了之后才恍然大悟。特别是唐太宗编的这套《群书治要》。这套书怎么来的?唐太宗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,他是将军。唐朝天下确实是他打来的。二十七岁做皇帝,用什么治国,不知道。除了带兵打仗他内行之外,其他的都是外行。他有智慧,他找一些大臣里面品德好的、学问好的,成立一个小组,把那个时候的书籍,有一万多种,也不少,里面有关于修身的、齐家的,治国、平天下这些教训,统统抄下来给他看,一条一条抄下来;就这套书,一共有五十卷,五十万字,叫《群书治要》,治就是治国平天下,重要的话都在里头。他就天天念这本书,而且命令文武百官统统都要念这部书,以这部书做为建国的共识,建立大唐的王朝盛世,他做到了,就靠这本。
唐朝亡国之后,这部书不见了。要晓得那个时候的书全是手写的,印刷术宋朝时候才发明的,所以宋以前的那些古书手写的,手写分量少,没有那么多。日本人识货,日本那个时候留学生在中国很多,他们回国去了,把这些全部带走了,在中国失传了。所以中国历史里头,唐书、宋史里面没有记载,以后就不必说了。所以,中国人对于这套书忘掉了,一千多年忘掉了,不知道有这本书。一直到嘉庆,乾隆的儿子。乾隆做了六十年的皇帝,他的祖父康熙也是六十年,他也是六十年,他不愿意在历史上留的是他超过他的祖父,所以他八十五岁时候就把皇位让给儿子了,这是孝心。
日本天皇对嘉庆皇帝送的一份厚礼,中国人叫朝贡,里头有这本书。
中国人又看到了,再看到了,但是不重视,为什么?清朝的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跟嘉庆的前一半,那个时候社会状况不亚于唐朝,是世界第一强国,所以对于唐太宗这本书没有重视。一直到民国初年,商务印书馆有几位学者、专家,把这个书找到之后,建议让他们再版,商务印书馆印过两版,《万有文库》里头就有。但是经过八年抗战,没有人翻印,旧的书几乎找不到了。我晓得有这部书,听说过,老人讲的,但是没见过。我找了三年,找不到,没有人知道。找到商务、世界书局,这些大书局的老板、总经理,问的这个事,他们都不知道有这部书。以后我讲经的时候提到这个,希望听众,听经的听众,有遇到这部书的,介绍给我看看。没想到大概三、四个月之后,我就收到两封信,找到两套,民国初年的。找到我一看,很完整,字没有坏,好像没有人看过,没有折叠的印子,也没有弄脏,很好的版本。所以我就交代世界书局印一万套。
我们对它还是没有信心,原因是什么?这套书没有念过。中国人大家都念这套书,中国富强;这个地球上都念这本书,世界和平。外国人真的读,一点也不假,现在我们印的文字,有十几种外国文,有英文本、法文本、西班牙文本、德文本,这边有日文的本子,有韩国的文字的,有马来文字的。许许多多国家开始在学习这一本了,刚刚开始。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