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江的金银花
“藤名鸳鸯,天生非人种。金花间银蕊,翠蔓自成簇”。这是金末诗人段克己为金银花作的赞美诗。关于它为什么叫金银花?民间还有一种传说。说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,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,中了山岚瘴气。后经一小村寨,见村民面黄肌瘦,诸葛亮顿起恻隐之心,发放军粮施救。村民们十分感谢,一土著白发老人得知许多蜀兵患了“热毒病”时,便叫来自己的一对孪生孙女儿:“金花、银花,你们去采几筐仙药来为蜀军解难。”然而三天后,姐妹仍未归来。人们多方寻找,在一处山崖,只见两只药筐中已采满了草药,筐边有野狼的足迹和被撕碎的衣服鞋子…… 蜀军将士吃了草药得救了,而金花、银花却为此献出了生命,为了纪念她们,人们就把这种草药开的花叫作“金银花”。当然这是传说。其实,金银花因花成对腋生,为长管状的花冠,初放时洁白似玉,两三天后化为金黄,新旧相参,黄白衬映,如金似银,故而得名金银花。
南江人对金银花情有独钟,不仅是钟爱于它的飘逸、清幽、古朴和典雅,更是因为它是富了一方百姓的致富花,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幸福花。南江金银花茶,其色碧、味甘(微回甜)、天然、质佳、口感良好、汤色靓丽、花形秀美,是清热解暑、轻身益寿的天然植物饮品,成为中南海指定用品,产品销售国内许多省市及港澳台等地区。
凡是感冒上火,或是酷暑难耐,取一小袋放入杯中,冲入开水,杯底的金银花迎着开水,一根一根慢慢地竖了起来。小而修长的花骨朵儿在热水中上下浮动,暖气升腾,汤色黄绿明亮,滋味醇厚甘爽,散发出一股别样的清香。金银花清热解毒、疏利咽喉,还可治疗病毒性感冒,这是我多年的体会。
等金银花的花蕾由绿变白、上部膨大、下部青色时采下,在阳光下晾干,外形条索紧细匀直,色泽灰绿光润,香气清纯隽永。所以永久地停留在含苞的状态里,即使在开水里也不会绽放开来。淡青色的金银花,顶端呈微微的粉白,在茶汤里轻轻摇曳。我端起杯子,让茶汤慢慢地倾入口腔,再缓缓地沿着食道进入腹中,茶汤清淡平和,口舌间有微微的香味缠绕。
记不清与金银花初识的日子了。大概是读小学的时候,从老家到学校的道路旁,到处可见蔟蔟丛生的金银花。就是这簇簇不起眼的金银花,引起了我的爱慕之心。一根小藤条上,开着成百上千朵金银花。一枝藤条一串花,白的、黄的,相映成趣,凝着晨露,发着淡淡的香味。每到放学回家,总是要采摘几朵,回家泡茶喝。
那银花藤上的金银花,袖珍型的花朵亭亭玉立,如蜻蜓点水般舞动于袅娜的藤蔓上,花身洁白如玉,花瓣薄如蝉翼,在阳光下泛着圣洁的光芒,使它身旁的绿叶也不觉生动起来。也许是吸取了晨露的甜美,晨曦的柔和,它毫不张扬地在山间小道口、田间小径旁绽放。它的藤蔓牵到哪里,它的花就开到哪里。遇上一个小灌木,它就网着开,开成一个圆圆的花球;遇上一片小林子,它就铺着开,开成斜斜的一个花毯;遇到高高的大树,它就从顶端开下来,一挂一挂地开成金与银的瀑布。
凝视杯中金银花,看花针在水中上下浮动,水渐渐变得绿黄,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。品其甘中微甜的味,闻其青中花蕾的芳香,仿佛看见了它的原身,翠绿的枝叶缠绕着枝干蜿蜒而上,浅绿的花蕾间,偶见几支正值初开怒放的淡黄花朵。这花朵渐渐地向家乡土地上蔓延,田边、地角、沟坎、山坡、平地,还有那山野中,丛林里,遍地都是靓丽的绿、白、黄的颜色,把家乡的大地妆点得格外清新靓丽。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