扔掉肩上的苹果
今天是打七的第六天。昨天给大家讲过,我们要掘地五尺,把五蕴舍弃掉。也就是真正做到从心中开始修减法。我们就从对这个世界的要求,对自身生命的要求,百分之百的要求,降低到百分之零。就是减法减到底。为什么要减法减到底?给大家讲一个弹簧人的故事。
诸位有没有听说弹簧人的故事啊?有一个弹簧人,他的身体象弹簧一样。他家住在河的边上,但是,他每天要过河去,到河的那头,才能吃到满园花果的各种果实。他的家却住在河的这边。所以,他每次只要肚子饿了,就到对岸去摘苹果吃,吃完以后回家休息。他的日子过得非常自在。在家里也休息得非常安稳。但是有一天,在河的对岸,碰到了一个无家可归,不知家在何方的人,跟他讲,你每次来吃,吃完以后就空手回去,而且每天都要来,太辛苦了。你不如把明天的粮食带回去,这样你明天就可以不用来了。这个弹簧人一听,也觉得有道理,所以,他就带了第二天的粮食回去。过了一天,吃完粮食他又过来吃。这个人又告诉他,你带一天的还是不够,你可以带两天的回去吃。所以他就带了两天的回去。再吃完以后,又过来了。那个人就告诉他,你不如背一箩筐回去,能背多少就尽量地背。所以,他在肩膀上就背了十八天的苹果,放在箩筐上,要回去。可是他不知道他是一个弹簧人,当他把十八天的粮食背到肩膀上的时候,他已经被压扁了。他走到河边,河水匆匆流过;他走到河中间的时候,水就要淹没他,他回不去自己的家了。他明明记得自己是从这里来的,来的时候很轻松自在,可是,回去为什么会淹没自己呢?他想不通。
有人告诉他,你只要把这些苹果扔掉,你就可以回家。但是他在慢慢地培养这种价值观念,积累了能够背十八天的食品的时候,他已经放不下这么多的苹果。他宁愿承受这种沉重,也不想放弃自以为得来不易的财富和宝贝。所以,他没有家可以安心,就一直在河的彼岸流浪。当有一个新的弹簧人过来告诉他,你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你肩上的重担扔掉,你一点都不要留,你不会饿死的,你只要回家,可以安心地住在那里,每天都有得吃,每天都可以来去自在。但是这个背了很沉重的箩筐的这个人,他已经被压得很扁,很沉重地、很辛苦地在那里寻找自己的家。但是,他怎么也舍弃不了肩上的重担。
所以,我们凡夫众生,由于无明在那里教唆,不明白真相,让我们从无明当中自以为是,产生分别,围绕自我而展开了种种追求。我们就被这十八界的十八天食品,压在了娑婆的此岸,永远就没有回家的迹象。所以实在是跟这个弹簧人一样,忘记了原本我们内心就很清净,但就因为眼前的种种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身份、地位、名利、职务、妻儿子女、家庭、荣耀……种种事物构成的十八界,使我们没有信心,没有决心放下这十八界,所以始终在外流浪,于生死河不能自在。
打七告诉大家修减法,一步一步来,慢慢来,就是要从我们的肩膀上的箩筐里面,你所喜欢的苹果,一个一个要往外扔。扔一下你会痛苦一下,扔一下会心疼一下。让你要放下你的感情,你感觉实在是于心不忍;让你放下你心中的家庭,你实在觉得自己不负责任;扔下你的身份和地位,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……所以,想要舍弃,总是感觉与自己要作斗争。好在佛陀以种种方便告诉我们,你可以放心地扔掉这些。因为如果扔掉了这些,你不但饿不死,而且每天可以回家安稳地休息,每天都可以回家,每时每刻都可以于生死河来去自在。
所以我们纵观古今禅修的祖师大德,无不是告诉我们从减法上开始起修。所谓证体启用,就是你扔掉了身上的重担,回归到涅槃的彼岸,然后再启用,就在六根门头放大光明。这是整个大乘佛法必经之道。
天台宗讲,如想解脱,必须从有入空。我们执着种种有法,要把这些凡夫执着有的心态,一点一点地舍弃掉,从有入空。当你彻底空了以后,六根、六尘、六识全部放下,比大死人还要死得透彻,身心粉碎,抛向虚空,毫无色相。空透以后,才能从空出假,起无边妙用。
如果是上根利智之人,他苹果的这个箩筐当下就扔掉。即便是没有回家,他也知道肩上的重担没有,他一定是于这条河来去自在了。所以上根利智的人,在言下,从相见到了诸法无我本空,而就在相上他已经自在无碍,不需要证得,或者说处在虚空粉碎的境界里;就在眼前,心中毫无一法可以染着;已经体会到就在苹果园里,也不需要肩挑重担;就在人生当中,也可以体会真如佛性的妙用;也可以与十方诸佛把臂共行。当然,如果不是上根利智,就象我诸位,不能在言下直悟本来面目,总是心里面有根弦,牵挂着不知道无量劫来哪一根筋,那我们就需要日夜精进,分秒必争地观察自己的内心,看自己对身心世界是否舍弃干净,是否有放不下的地方;是不是从一个火坑出来,又跳进了另外一个火坑。
有些人没有遇到佛法,他日子倒是过得满轻松;遇到佛法,知道佛法难遇,认真精进,看到别人不修行,或者其他人不支持自己修行,疾恶如仇,心胸狭窄,烦恼不堪,反而更增加了重担。这就是不明白佛法实际上是把我们生命的重担,一点点地去除。就象这个弹簧人一样,你只要扔掉一点重担,你的身高就会生长一点,你的生命的层次就会向上一点。
所以在六道中,贪着、嗔恨、执着最重的,必定是地狱;执着轻一点的是饿鬼;有道理、没道理都在那里贪、嗔、痴的,就是三恶道。善良的人,总是要吃点亏,少占一些别人的资源,所以,善良的人就会到三善道,六道当中,只往上走;欲界众生,他想占有的欲望,不管是感观上的,还是物质上的,他永远达不到禅定的快乐。色界的禅定,他在色身上已经感受到快乐,向外亦无所求,所谓梵行已立,就是清净心已经生起来,但是对身体的觉受很在意;如果连身体的觉受都不要,他必然会上升到无色界天。
所以,六道当中,生命最沉重,最想要获得东西的,这种众生,是在最底下的层次;而这种众生的寿命是最短的。地狱众生一日万死万生,不停地痛苦,不停地经历死亡。有些人做生意亏本了,也感觉经历了一次生死一样,斗志全无,积极性被击垮了。有些人失恋一次,他就活不成了;虽然还活着几十年,但是已经经历了很多次的生死。这就他的重担太重,生死经历得也就更多。所以六道中,长寿天是最高一层天。因为你的生命负担越重,就导致了死亡越快速,内心越痛苦;负担越轻,你身心自在,寿命也自然就越长远。
时间和空间都随着我们内心对世界的感受,而展开不同的形相。一个内心痛苦的人,他的时间会被拉长,无限地拉长,所以,他经历的生死就更多。就象有些人讲,一日不见如隔三秋,指痛苦的人,一天就可以比三年,那么度日如年。情绪好的人,会把时间缩短。古人讲酒逢知己千杯少;人生如白驹过隙,刹那光阴,即便垂垂老矣。日子好过的人,感觉人生转念间就过去了,所以他是把时间缩短。情绪好的人会把空间扩大;情绪不好的会把空间缩小。心情好的人,即便在斗室之中,他也觉得天地宽阔任遨游;情绪不好的人,他总是觉得天地之大,没有我容身之地。所以,世界的存在,完全伴随着我们生命的负担是否太沉重。当你心中舍弃掉这些重担,你自然会觉得身心轻松起来。
如果有人把修行当作一种重担挑在肩上,实际上你违背了佛陀的教理。佛告诉我们去恶从善,做好事,做好事是为让你少做坏事。你做坏事了你的生命太沉重了,所以你要多做好事,改变喜欢打妄想、做坏事的习惯。做好事做多了,如果执着,这好事也是坏事。所以,好事不如无。每天打坐,你看,你们做什么了?坐在这里什么都没做,饭都是别人煮给我们吃的,这就是从好事当中跳跃出来,真正从心中舍弃善恶的束缚。
简单地说,如想舍弃你肩膀上的这一箩筐苹果,也不是很难。你也不需要对这些苹果产生怨恨,因为苹果并没有错,错在你把它背在肩上。你只要把它放在树上,随时过来都可以用。它不是你的压力,它是你生命的营养;但是你把它背在肩上,就成了你生命的压力,所以我们想舍弃。观察五蕴,我们知道了色法的世界,是缘起而无自性,不生灭,所以只要通过四个步骤,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我们生命的所有重担都舍弃掉。大家可以全神贯注,集中精力,观察自身,观察自心。过去无量劫以来的执着,到今天,影响我们的内心的自在,这些我们都不去管它,就看现在,我们大家坐在这里,我们心中到底还有多少东西舍不得、放不下?我们可以暂且学习一下大丈夫、勇士的行为。
大丈夫秉慧剑,般若锋兮金刚焰。
非但空摧外道心,早曾落却天魔胆。
秉持我们这么长时间学习佛法以来的智慧的宝剑,把我们执着的绳索一点一点给它砍掉。也可以观想一下,看自己是否心甘情愿从内心中经过这三个步骤,回到我们真正的家园。愿意见性明心的人,可以全神贯注。
心中无一物
第一步,我们把外在的,包括身体,一切色法的世界、物质的世界,从我们的心中舍弃掉。就象肩膀上的重担一样,给它卸下来。舍弃掉了物质的世界,你可以感觉到,这个物质世界所有人事,从此与我何干?在心中看不见物质,在物质里面也看不见自己的心。这个物质世界所构成的时空,从此我们不要了。跟扫垃圾一样,给它扔掉;并得到确认,真的不要了。我们太多次的为了这个物质的世界、色身的世界奔忙痛苦,所以现在我们发自内心地从肩膀上给它扔掉。第一步就是物质的世界,色法的世界。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这十一个色法,全部扔掉。
放弃分别心
第二步呢,再全神贯注,看自己因为能看见、能听见而产生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种分别,一切妄想,无论是多么伟大的思想,不管是佛经里面看来的,还是上师那里读来的,所有思想,从脑子里面完全舍弃。也就是你要确认,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语言文字,所有人的思想与你无关。把它扔掉。不要怕自己傻掉啊,全部扔掉,要关注自己的内心,看你是不是脑子里面可以不留一个字根,不留一点字脚。文字、思维不在你的心中扎根落脚。完全舍弃掉以后,无有语言可说。你观察这个时候,真的不能用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来形容你。
把物质世界扔掉,把你的思想、一切分别全扔掉的这个心态,不需要去想。还可以确认一下,确实把自己的一切思想都扔掉了。你如果还有思想,有文字,想向师父汇报你修行的心得,那你就错了。所以有人想汇报的时候,我就告诉他:你不要讲了,你不要想了,你把没有想的讲出来给我听听。没有想的他又讲不出来。没有想,这是最关键的第二步。你不能把一切思想文字言罔虑绝、心行处灭,你心里有动的念头如果不能舍弃掉,你怎么能够看到自己心中的样子呢?连自己都不知道,又怎么能看到法界的真如呢?所以第二步啊,我们随时要去体悟,体会不可思议、不可言说。很想用什么话来说,这个想也不能有。说不出来,在那里干着急,也不用着急。说不出来就不说了,就不用说了。
舍却灵知
第三步呢,就是在第二步全部舍弃思维以后——我们大家已经学心密这么多年,天天看老人的书,就知道这就是一念不生、了了分明的境界。一说舍弃思想么,脑子里面比谁都清楚。看得很清楚,听得很清楚。第三步就是把这个清清楚楚还要舍弃掉。这个是大家在这里打七的难度——可能。不甘愿。就算甘愿了好象又不行,舍弃它好象又有一个清清楚楚的,舍弃它又有一个清清楚楚的,哎,舍弃到自己不能清清楚楚的,好象又做不到。
实际上我告诉大家,真心是无知的。你现在就是了了灵知,有个灵知在这里。这个灵知就是恒审思量,就是我执。你把它舍弃掉了,你发现,还是有一个它们的本体。了了灵知所依赖的本体,是无知的,是不动的。因为灵知有动的状态,所以叫恒审思量;灵知底下就是无知了。无知,就没有六根、六尘、六识这十八界的内容。我们还停留在灵知的世界,还在十八界这个份上。但是要用自己思维的能力,透过这十八界,看到了背后没有十八界的清净本来。所以讲,用一念相应能见到你的真心。
就好象我坐在台上,这台上就是十八界。我一直在这里找,我找不到真心在哪里。真心在哪里呢?是在台下。只要我眼睛抬起来一看,哦,原来看到了,真心在那里呢,它跟台上是两个世界,完全不同。这个时候我们感觉到的我执好象还在,你要清楚地认识到,你感觉到我执还在的那个“我”,就是第七识的我执,还是台上讲话的这个人。你现在需要把眼光看到台下,看到没有十八界的这个地方;看到了没有十八界的地方,我们就不会把台上的这个灵知当作我们生命的依靠。你不需要依靠我们的了了灵知。
所以很多人看错了我们上师的一句话。我们上师说,一念不生,这了了灵知之性,就是我们的自性,一把抓来即是。了了灵知之“性”,是让你看到了了灵知的性能。能够生起了了灵知的这个东西,绝对不是灵知本身,但是我们又必须通过灵知这个眼光才能见到它。因为自性不自见,它自己见不到;它无知,不需要自己见;他见,我们这个凡夫的眼光也看不见的。也不自见,也不他见,却能了了见。
就是人在此岸,眼光可以看到彼岸。我们一直生活在六根、六尘的这个世界里,你现在想看呢,还是通过六识的意识,一念相应的这个智慧,通过我们的思维,一念相应的智慧,看到它。但看它的时候你自己的重心完全不同。
原来我们会认为能观能看的是我,所看的是你,所以你看到的最多也只是虚空,一个空相。你现在把十八界全部舍弃,把了了灵知也透过去了,这个站在此岸看的这个人,已经不是我了。所以所看的对面——彼岸,也不是“所”,但是看呢,还是要用我们第六意识看。所以第六意识的妙观察的智慧呀,非常巧妙。闲看庭前花开花落
你见到真如的本体,没有生灭、没有动摇、没有来去、没有相、没有知,没有这一切,无智亦无得,留在这个世界的,能分别、能说话的,还是我们原来的十八界。如果是出离心重的人,他从此生命的落脚点,绝对不放在十八界的任何一界上。我们不认可了了灵知,更不认可六根、六尘。所以,这个安心的感觉,就是把心安在了彼岸的涅槃,契入了无生的真心。当你契入了真心,回过头来观察我们曾经走过的人生道路,你才恍然大悟:原来牢固地执着有一个我,有个我的想法,有个我的做法,我的看法……此时,看法依然,做法依然,但是,再也没有我认可的东西。我们照样点头,照样说话,照样想问题,但是想问题的这个、说话的这个,只要是十八界的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我们再也不予认可,不在这些相上抓东西了。这叫彻底地看到了真心。
所以没有大丈夫的气势,还在那里婆婆妈妈的,五百块钱存在银行里都放心不下,你怎么能见到真心呢?即便证到了,你还是把这五百块钱当作生命的根,你的根于是就扎在了十八界,而在生死当中了。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根拔掉。
真正的根就是我们无生的真心。当你见到了真心,这里面十八界里面的任何一尘,都不能污染它。它从来不曾污染、也不会污染、也污染不到它。你把生命的重心落在这个地方,这叫风雨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。
回过头来,你就发现,你这期的生命只是自己的一个可以利用的资源。生命,天地万物,为我所用,非为我所有。你想怎么用,都是可以去安排的。但是,你不可能拥有它。因为它的本质不是让你拥有。十八界的任何一尘,它的本质,全部都是缘起而无我,所以不可能是你拥有。
当你契入了涅槃,这些证得罗汉果位的圣者,他们觉得实在太有意思了,就在这里安心好了,十八界,它要闹让它闹,要折腾让它折腾,不理它,无所谓。这些凡夫众生六道当中轮回滚来滚去,无非是梦里游戏。他连度众生的心也没有。但曾经在痛苦中艰难跋涉的菩萨们,他对众生的痛苦能够感同己受,不忍众生苦,不忍圣教衰。不忍圣教衰不是说佛陀面子太重要,而是圣教要是衰了,众生的痛苦就更多了;是为了众生不能受苦,所以才不忍圣教衰。所以,缘起于众生而发大悲心。有这么一个大悲心在,生命的落脚点已经不在十八界内。
那么十八界的展现出来的身心,随时可以利用。让你作男人你就作男人,让你作女人你就作女人,让你作天你就上天,让你作马你就作马。作什么其实一点都没有关系,所以禅师才那么洒脱自在,告诉我们东家作马西家作牛。你要知道,他已经不在十八界里面安心了,不需要十八界了。他只是穿一件衣服给你看。你是穿什么衣服的我就给你穿什么衣服;你是牛是马,我需要度你的,我就去作牛作马;你是人我就去作人,你是皇帝我就去作太子……作什么并不重要,生生世世无有穷尽。当你把十八界的各种习惯性的执着、恶习全部放下,你就能够于十八界自在无碍。于一切色法、声音,相会处,都没有障碍的。他的十八界也就变成了净土。
所以,三贤十圣居果报,唯佛一人居净土。三贤十圣,他由于大悲心,心已经超越十八界了;由于大悲心的缘故呢,又在这个世界成就众生。当他成就一个众生,他心里就会有一分欢喜,他就觉得硕果累累,有成就感,所以叫三贤十圣居果报,他有成果啊。什么样才算成果啊,就是众生离苦得乐,就是他的成果。所以我们看到祖师大德对于学法的弟子谆谆善诱,为的是令你解脱,而不是希望你给他磕两个头,供养几个红包。就是世间的六尘,甚至你的思想境界,你的赞美诗歌写得无论多好,也不是过来人的希望。你如果能解脱,能把你身上的重担全部舍弃,恢复一个最初的弹簧人,你能够于生死河流来去自在,那这就是佛菩萨的愿望。
所以我们在这个修证的过程中,就看我们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智,不要成为大家全部是扛着箩筐,在那里议论怎么回家。别人咳嗽一下,你心也动一下;别人打呼噜,你也再骂两句。嘴巴骂不出来,心里还在那嘀咕:你看这个家伙,又在打瞌睡了……。随时随处,都被这十八界牵着鼻子到处跑,象一个老牛、昏牛、笨牛、死牛。
自己扛着沉重的包袱,然后还去指指点点,还去点别人——好为人师,这是最可怕的一点。我发现有不少的同修,稍有禅定境界,巴不得拿个大喇叭去说;稍有受益,明白了一念不生的轻松,巴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。好为人师,不但是误人子弟,而且使自己生生世世遇不到善知识;即便遇到了善知识,你还会觉得,我还可以指出善知识的毛病,我比他还厉害。所以在无形当中,错失自己解脱的机会。
如果我们自身不停地观察自己,在这个世界上,或者在你的精神领域里,有没有东西让你牵挂,让你粘着,让你成为重担?假如真的没有了,死亡面前你是否可以坦然微笑?把你脑袋砍下来,就象风吹草帽一样,刮过去,一点感觉都没有?或者你还可以鼓掌,在那里喊:真痛快!有没有这个能力呢?没有这个能力,你有没有这个思想呢?
我告诉大家,真见道的人,就有这个思想。所以,“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”。“以无所得故,无有恐怖。”因为真心就是无所得的。你不承认无所得,你就有恐怖,就会担心受怕。你真能无所得,就是能够来去自在。解脱道的众生,自身完全自在,没有障碍。
但是如果你发了大菩提心,要护持三宝、弘扬佛法,为众生而建立种种的规矩,护持众生的心念,不让众生诽谤、讥嫌,从而远离佛法,所以,又要在自在无碍的基础上,建立种种规矩,方便善巧引导众生。这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努力,不是一世两世、一生两生能够完成的。但是我们自身的重担一旦放下来,你活在这个世界上,无论在十方法界,在哪个净土,哪个世界,你都能够自在无碍。东方与西方,直下自承当。心净,绝对是国土清净;心安,则一切众生都能安;心平,则天下太平。
所以关键的地方啊,我们要从物质、精神,了了灵知这三个步骤去反复观察、琢磨。等这个根尘世界全部舍弃,那我们才有机会见到大乘佛法里面所讲的无所得、不执着是什么意思;当你生起菩提心,观察各种因果,来利益无边众生的时候,你才知道,随缘是什么意思。
所以大家在这么精进的打七当中,这个方向一定要搞清楚。现在,其实有定力、有真出离心的人,跟你讲完十八界以后,言下就能悟道,就能舍弃,就能肯定。见不到,不能肯定的人,就是心里还有舍不得的地方。你哪怕有一个灰尘舍不得,我告诉大家,这个灰尘就是捆绑你继续生死的根!看你还舍不舍。只要有一个灰尘,足够把你继续轮回无量百千万亿劫。全部舍弃,无话可说。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