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真堪布仁波切宣讲于2017年7月12日
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!
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!
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!
《修心七要》是旧噶当派的大德恰达瓦格西所著,是阿底峡尊者的修心窍诀。噶当派分新噶当派和旧噶当派,旧噶当派的大德们修行非常好,成就也非常高,在雪域藏地的影响力非常大。所以,无论是他们的教言,还是传授的窍诀都非常殊胜。殊胜指众生能受益。他们传的法,尤其是写的文章,虽然没有华丽的言词,但是特别有加持力,有时间我会为大家讲一些旧噶当派的教言。
前面讲了菩提心——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,今天讲一切转为道用,即怎样在逆境——坎坷和磨难中转念,把它们变成成就的助缘。对于真正有智慧、有修行的人来说,一切都是成就的助缘,都是好事。正如显宗里讲:“处处都是好处,人人都是好人,事事都是好事。”
如果你有智慧,能转念,对你来说都是好处、好人、好事,但这也是相对的,不是绝对的。这种境界跟密宗差不多,讲的是一切清净圆满,转为道用。
下面从三个角度讲这个道理,第一,从世俗菩提心的角度来讲,怎样转念,怎样转为道用。我们做错了事,往往会找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,并且尽可能地把责任推给别人;当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时,也会找一些原因,认为有人来害自己,可能是冤亲债主来找麻烦等。凡夫都有这种心理状态,都会犯这种错误,为什么会这样呢?
首先,是我们的知见有问题,因为我们不懂因果规律,没有深信佛讲的善恶因果。如果我们懂得这些道理,就不会有这种心理状态,不会犯这种错误。我们知道谁造谁受,如是因如是果,是自己曾经做了错事,造了恶业,今生今世果报成熟在了自己的身上。
若是我们有正确的观点(智慧),会反省自己,这都是自己的问题,跟别人没有关系,不会把责任推给别人。做错事肯定自己有责任,我们都是无明凡夫,还不够聪明,也不够智慧,因为不明白真相真理而导致的知见错误,否则不会这样做。
我们为什么造这些业?为什么在对境中不明真相呢?为什么一而再,再而三犯这种错误呢?根本原因在于无明。无明指不明诸法的究竟实相真理,有我执我爱。这样就有贪嗔痴烦恼,有了贪嗔痴烦恼就会造业。正如《地藏经》里讲:“南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。”凡夫有烦恼就会造业,身口意不停地在造业,包括起心动念都在造业。
我们的所作所为、所言所语、所思所想都在犯错误,都在造罪业,那根在哪里?根在无明,在我执我爱。其实,“我”并不是实有的,但我们把“我”视为实有了,这叫执着,对实有的执着叫我执,有我执就有我爱,认为我的头,我的手,我的脚,我的房子,我的车子,我的孩子,我的爱人……
这个“我”到底有没有呢?若是以智慧观察,我没有自性,因为“我”是四大的结合,五蕴的结合,除了色受想行识五蕴,根本没有我,我就是一个假相,由我们的分别心,在五蕴综合体上假立的,错把五蕴综合体视为真实的我了。
我们以智慧去观察、分析,除了五蕴没有我,所谓的“我”,在我们分别心境前有,但这种分别心是种错乱之心,分别心面前有,实际上没有,所以“我”是假立的,不是事实存在的,有这样的认知、见地,就可以对治我执。一定要破除我——自我,才可以断除我执。
以什么来破除我执呢?以智慧,即明白真相真理。以智慧去观察、分析后,真正从理上明白自我不存在,不是只在口头上说说而已。我们也会说空性、无我,但并没有明白,怎么是空性,怎么是无我,这样,即使你再夸夸其谈,大道理讲得滔滔不绝,诸如“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”(《心经》很短,学佛人基本上都会背),但是并没有真正明白,明白和明白不一样,也许你明白一点,但也只是皮毛而已,
我们经常讲闻慧,思慧,修慧,其具体含义都不同,也许你明白的所谓智慧,只不过达到闻慧的境界,还没有达到思慧的层次。
思慧。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、观察,不断地在内心串习,才会产生思慧。一般需要几年的时间。
修慧。修慧才是真实的智慧,闻慧、思慧都不是真实的。所谓真实也是相对而言的。修慧相较于闻慧和思慧而言,是真实的,因为这是修出来的境界,是不一样的。有了闻慧、思慧和修慧,才可以对治我执我爱。现在我们找到了根。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好的遭遇?有这么多不如意之事?原因在于往昔造的业。
业是怎么来的?前面讲过,我们的身口意随时都在不断地造业,不知不觉中都在造业,因为贪嗔痴三毒是烦恼的根。烦恼有根本烦恼,随顺烦恼等。这些烦恼是怎么产生的?是从我执我爱中产生的,我执我爱是根。想断烦恼就要先断除我执我爱,要破我执我爱就要靠无我的智慧。
以观察量观察,以智慧分析,就可以破除我执我爱。中观宣讲了四大逻辑、五大逻辑。中观分自续派和应成派。应成派所属运用的,也可以说其特有的四大逻辑,通过这些逻辑——诸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去分析,以智慧去观察就会知道,这个“我”是一种错乱的心识。错乱指不符合实际观点,不符合事实真相,不符合事实真理。破除了错乱的心识,知道了我不是实有,甚至一切法都不是实有,就破除了我执。
首先破我执,然后破法执。破了我执之后,法执就容易破除了。我执我爱是无明,当我们了知、证悟了诸法之实相,就能对治我执我爱。就能明白这只不过是心理上制造的矛盾。知道了“我”不存在,“法”不存在,我执我爱就没有立足之地了。证悟了无我,了知了空性之智慧后,无明、我执我爱就消失了。断除了我执我爱,烦恼会无影无踪。我们自己也知道烦恼很讨厌,自己也讨厌生烦恼,也不想这样,但是无法控制。
佛法里讲了四个堕门(罪门)——犯堕罪的四种原因:
第一,不明白,不了知。
第二,不深信,没有深信。只是明白一点,知道一点,但是没有深信,所以会犯罪业。
第三,也相信、也深信,但还有烦恼。贪嗔痴烦恼生起的时候,内心的对治力很弱,根本无法控制,所以会犯罪业。
第四,无始劫来的习气,在不知不觉中,无意识中犯了罪业。
犯堕罪有如上四个原因。所以烦恼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,想处理就能处理掉的,清除相续中的烦恼实则不易。有证悟无我,了知空性的智慧(不是闻慧、思慧,而是修慧)才可以对治无明,断除我执我爱。这样,烦恼就没有根了。如同把树根割断了,枝叶自然枯萎了一样。没有了烦恼,自然就不造业了。
有的人遭遇到一些对境,踌躇着做不是,不做也不是,这就是因为没有智慧。若是有智慧,知道如何取舍,就不会这样了。
没有烦恼,自然就不会造业。有人爱说随缘,没有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之前不是随缘是随便,是造业。没有了烦恼,才有慈悲大爱。我执我爱断了,烦恼也无法生起了,相续清净的时候,才能做到随缘。之前不是随缘,是随顺自己的欲望。
八万四千法门,宣讲的都是放下的方法。放下肯定好,但放不下啊!若是真能放下,成佛也不成问题。
有些学佛人爱说随缘放下这类大话,尤其是汉地的一些众生。同修遇到事情,打电话过来说:“我倒霉了,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了。”他就会“随缘吧!”这句话特别好用,我也是跟你们学的。说也不一定说明白,也不一定说得通,然后就说这句话:“随缘吧。”道友、亲戚打来电话,遇到事情了怎么办,怎么解决啊?听了半个小时、一个小时,然后就说一句:“随缘吧!”就OK了。
随缘是佛的智慧,说一句话就可以,甚至一句话也不需要。怎样随缘?内心里充满了智慧,才有随缘。很多人都没有明白智慧的定义。在所有的取舍、对错中不迷茫,能分辨、取舍,这种能力叫智慧。对善恶、对错、好坏,有正确的分辨能力叫智慧,有取舍的能力叫功夫。有没有功夫,看你有没有取舍的能力。有如是的取舍善恶叫能力。该做的去做,不该做的不去做,这叫功夫。
应该是如理如是地分辨“何为善,何为恶,何为好,何为不好”。但我们现在是胡猜乱想地分辨。我们所说的“善”并非善,我们所说的“恶”也并非恶,所以我们学佛学得很迷茫,很糊涂。我们不知道,取舍、分别善恶的能力就是智慧。如果不造业,这些自然就没有了,所有不如意及灾难统统消失殆尽。
也许有些人想,某某上师是大家公认的大成就者,为什么还遭遇很多不幸,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?对于一个修行人、一位成就者来说,这都是好事。有人伤害他,是求之不得的;有人欺骗他,是成就的助缘,只能提高他的境界,而不会影响他的内心,不会执着所谓的灾难(不如意、不幸之事都是灾难,灾难有大有小)。
灾难都是由我执我爱引起的,这才是灾难之根。想解决问题就要断除我执我爱。我们遇到一些不如意之事或磨难时,可以直接观无我和空性,如此,一切都能结束,甚至很快就会消失,是特别实用的窍诀。有时我也运用空性的理念,比如说做噩梦的时候,一观空性,恐惧的梦境会瞬间消失。
同样,在现实生活中,若有人来伤害自己时,就观空性。谁来伤害我?对谁做伤害?怎样伤害?有真实的境界就不必说了,若没有真实的境界,具有相似的境界也可以。一观空性,一想无我,一提起正念,你的嗔恨心,你想伤害他人的心都不会生起,烦恼会立即消失,虽然不是根除,但也可以解决。
我们和很多人都是冤家、债主,为什么成为你的冤家、债主呢?就是因为曾经亏欠的,他要讨债,你要还债,到了该还的时候了。我们经常说“不是冤家不聚头”,今生成为了一家人,相互都是冤家,一举一动就会伤害对方。为什么互相那么讨厌?互相要伤害?因为曾经结过恶缘,今生今世变成了夫妻,变成了家人,冤家就是这样结上的。
内心起了烦恼,感觉受了伤害,应该反观自心。这是往昔自己造的业,结的恶缘,不能继续造业、结恶缘了,否则,还要继续互相伤害。
也可以观空性,从无我和空性的角度讲,诸法一心,自己和他人是一个自性,从自性清净的角度讲,你是佛他也是佛,都是清净的,不清净的是自己的分别和执着,这都是转念的方法。
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现实,在对境中保护自己心相续的清净?一个修行人要做到,不染污自己的相续。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想。什么是法?为什么说法是圆满的?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维、去看的,这样才能看得懂,看得透,这叫智慧。
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呢?为什么“不能爱自己而要爱他人,不能利益自己而要利益他人”?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相续清净,保护自己内心本具的喜悦。时时刻刻保持喜悦、保持心态正确、相续清净,这是修行人应该做的,也是一个修行人修行的最终目的。
如此之多的方法,是站在胜义谛的角度讲的,主要从无我和空性的角度分析,也可以从世俗菩提心的角度转念,二者所处角度不同。普通凡夫的相续中,只有相似的胜义菩提心,没有真实的胜义菩提心;世俗菩提心讲的是我们的心。
第一,忆念众生恩。遇到有人来骂自己、伤害自己,冤亲债主来找自己麻烦,向自己索债时,应这样想,这都是我宿世的父母,对我恩重如山。佛讲,六道轮回中每个众生都曾经无数次地做过我们的父母,都对我们有养育之恩,如同现世的父母。这就是事实真理。
我们是不相信佛,还是不相信事实真理?这是佛讲的,是事实真理。而不是佛创造的、制定的,是佛发现的、了知的事实真相、真理。但我们依旧不相信、不跟随真相真理,依旧不与真相真理相应。
众生都是愚痴颠倒的。这不是佛骂在我们,也不是佛看不起我们,我们本质上就是如此,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承认。尤其有些自高自大之人,特别可怜,烦恼的是自己,痛苦的是自己,将来还要在六道中继续轮回,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。然而,我们依然不相信佛讲的法,不相信诸法的事实真相和真理,真的很可怜。我们要忆念众生的恩德,想解脱、成佛,就要依靠众生,没有众生是不可能成就的……
我们总说佛菩萨是福田,其实众生也是福田。在《入行论》里讲过,每个众生都是我们的福田,我们依靠众生可以修安忍,可以修布施,可以修戒律。以持戒为例:如果没有众生,无法修清净心,无法体现本具的清净。
若众生来伤害我们,其实是来帮助我们的。
帮助我们消业,我们可以趁此机会修忍辱,还可以修自他相换菩提心。我们的对境、所依都是众生!尤其离我们最近的,经常跟我们接触的众生。对众生还可以发慈悲之心。众生无边誓愿度。很多人心生恐惧:“我虽然要度众生,但众生无量无边,怎么度啊?”其实没有必要恐惧!因为众生无量无边,我们的功德也无量无边。比如,我们把每一个众生都做为对境发慈悲心,虽然众生是无量的,但我们的慈心和悲心也是无量的,我们所获得的功德也是无量的。
我们对一切众生发慈悲之心,也是打开心量的方法,这完全缘于心里有爱,但是这种爱不可以有分别。有分别的爱是轮回的因,没有分别的爱是成佛的因。若对每一位众生都有一份爱,希望他们离苦得乐,这种爱就是成佛之因。众生无边,这样就没有分别了,如果有边就有分别,若是无边就没有分别,正因为有无量无边的众生,才会让我们的功德也无量无边;功德无量无边就是佛。我们的功德若不是无量无边,若是有分别的话,那就不是佛,凡夫而已。
我们很难具备圆满的功德,除了佛。所以功德无量无边叫佛。有了无量无边的众生,我们才能发无量无边的心。我们发了无量无边的心,才可以成佛。我们的心量彻底打开了,如同虚空和大地般,这个时候可以在大地上任运而行,可以在大地上盖房子,做任何事都可以。
大地也不是仅限于一个地球,此处所讲的大地是宇宙,是无量无边的世界;虚空也是一样,也是无量无边的,如同大地,如同虚空,虚空可以容纳万物,大地也可以容纳万物。同样,当我们也可以容纳一切苦乐,一切的顺境,一切的逆境,一切对境的时候,你的心相续就彻底成熟了,到那时你就是佛。
所以我们不能没有众生,更不能没有身边这些有缘的众生,他们不断地给我们提供对境,让我们在对境当中成长,并且逐渐成熟,最终才能成佛。若是没有这些众生给我们显现好或坏的对境,我们怎么修练?
酸甜苦辣的饮食都要有,这样才不会有吃腻的感觉。有时候吃点辣的,有时候吃点咸的,有时候吃点酸的,虽然不能吃苦的食物,但是也要尝一尝。同样,想解脱、想成佛,好或坏的对境都都不可缺少。
而现在有些学佛修行人却不是这样,总想逃避,总幻想遭遇的都是好人或好的对境,这是错误的。这种人不可能成佛,即使再有善根,再精进,最后也只能成为阿罗汉,不可能成佛。
第三,转为道用。殊胜的方法是:众生皆是自己成就的助缘。今天,有人赞叹我们,心里就很高兴,觉得这是好人;有人诽谤我们,心里就不高兴,觉得这是坏人。其实对修行人来说这两种人都是如意宝。因为都是殊胜的对境。
殊胜有很多层面,但我今天的解释是,只要让你受益的就是殊胜的。尤其对学佛人来说,让你的相续有所变化,这叫受益。使你的相续有所变化与提升,就都是殊胜的对境。为什么?对他来说,都是一种锻炼的机会,都可以提起正念。
当有人赞叹我们时,在低一点的境界里讲,通过这种赞叹,可以反省自己,看清自己的心理状态。“我到底有没有这些功德,有没有这么好?”在比较低落的时候,有人赞叹,可以借此因缘适当地鼓励自己:“我还可以,有一点成就和功德。”在比较傲慢的时候,应该多想自己的毛病和不足,把自己心里的温度降下来。高了不行,低了也不行,要适度。刚才说的这个境界很低,可以这样调整。再高一点就更殊胜了,这些就不讲了。
有人诽谤也是一样的。自己贡高傲慢的时候,有人诽谤时正好对照自己,对号入座。一个凡夫怎么会没有毛病,怎么能不犯错误呢?应该多想一些不足之处。当心情低落失望时,若有人诽谤,应该坚强起来:“虽然他诽谤我,但是我没有这些毛病,我还可以啊!我遇到了佛法,也做了很多善事,最起码也是个出家人,也是个佛子啊!”这样一想,心情就会平复很多。
对于有修行、有智慧的人来说,对境都是一样的,赞叹与诽谤都一样,伤害和利益都一样,伤害是帮我消业,利益是帮我成就。
有一首歌名为《感恩歌》:“感恩帮助过我的人,使我学会了善良;感恩伤害我的人,消除了我的业障……”这首歌大家都会唱,但要象歌词里唱的那样感恩一切,无论是伤害过我的人,还是帮助过我的人,都要心怀感恩,不只是口头上说,而是真的去做。
然而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。其实这都是成就的助缘,这些仇人、敌人也是帮我们消业,让我们学会了坚强,让我们发现了很多的问题,他就是我们的善知识。他不会手下留情,一定会指出你的毛病和缺点,实际上他让你认清了自己,这是很重要的。一位真正的善知识,他会这么做的。
指出你的毛病,说出你的缺点,这是好善知识。总是表扬你、赞叹你,说你的优点,不是具德的善知识,也不是好善知识。对你严厉是对你好,说你的毛病是真正给你窍诀,证明是真正摄受你了,若是不真正摄受你,他不会这么做。
比如说我,是不是真的嗔恨心这么强?脾气这么大?不是!我不能说我没有脾气,不能说我没有嗔恨心,但是我调伏弟子时,我觉得我的弟子没问题,才会这么做。即使是皈依很多年的弟子,如果他相续不是特别成熟,信心也不是特别具足的时候,我不会这么做。
尤其是对那些刚学佛的新弟子,尤其是那些比较有权势、有地位、有财富的人,我会很客气的与他们说话,有时候还需要给他们发些加持品,说些好听的。因为这些人遇到佛法、皈依佛门不容易,相续中有了一点点微弱的善根,我不能吹口气把它给吹灭了,要小心的呵护着。
作为上师,该严厉的时候要严厉,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。若是连这点都无法接受,就不是合格的弟子,也不必在这里浪费生命,可以去找更殊胜的上师。真正的上师善知识摄受你的时候,是不会手下留情、不会客气的,该说什么就说什么。当看出你的心情比较低落失望时,他会适当的表扬你,但一般情况下都要严厉的调教。
很多人说现在是末法时期,不能用打骂的方式。但是绝对不用也不行,真要调教弟子就要这样做,否则是很难调教的。
我们还可以这样想:这些讨厌的、来伤害自己的众生都是佛菩萨的化身,都是来考验我、度化我的。其实,确实如此,一切都是佛的显现。若是有智慧,都是佛的加持,都是佛;若是没有智慧,都是魔的加持,都是魔。是佛还是魔,取决于自己的心,主要看自己怎样对待、怎样接受。对一名修行人来说,一切都是好的对境,都是成就的助缘,都是佛菩萨的化现,是佛菩萨来度化自己的。这样想自然就不嗔恨、不烦恼了。
也可以这样想: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,都是自性清净的佛。尤其我们是学密法的,密宗里特别强调的是清净观,一切观为清净。一切观清净是从自性的角度想的,一切观为清净到底是清净还是不清净?自性是清净的,是真实的,这才是究竟的胜义谛。
而世俗谛是假的,世俗是世间,世间是假的,如梦如幻,在世俗谛上存在并不等于存在,世俗谛是是虚假的。密宗是让你直接认识自己的本性、自性,它直接抉择的是诸法的本体、自性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众生全是清净的,都是自性清净的佛。
左看右看,都是清净的佛,这样去观照,内心里会充满欢喜。除了喜悦就是喜悦,这是让自己快乐的一种方法。若是左看右看,这个人讨厌,那个人不清净,这样你内心里除了烦恼就是烦恼,被染污着。何必去自寻烦恼,让自己的相续染污呢?一个聪明、有智慧之人,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开心快乐,不会让自己烦恼痛苦。清净观也是这个意思。
观清净、观圆满,内心就清净了、快乐了。一切法都是二谛双运的,都有正反两面,尽量不看反面看正面,这样你得到的是快乐;反之得到的就是痛苦。一个叫轮回,一个叫涅槃,这两个即是一,也是二;也是一,也是二;说一也是一,说二也是二。
此外,积资净障——积累资粮,净除业障的殊胜机缘,也是在这些对境中。若是在对境中能做到安忍,能做到转念,业障很快就会消除。念转业消——念不转业不消;念转了业就消了,在对境中消业是消业最好的方法。不论顺境、逆境,好事、坏事都要转念。
有些人以为在不好的对境中要转念,在好的对境中不必转念。其实,在好的对境中要转念,遇到好事的时候也要转念。遇到好事的时候也要观照,观照它的自性是无常的、痛苦的、空性的。
人往往都会败在顺境中,为什么修行人最后对善的执着也要断掉?不是不要你去做善事,而是对善的执着也要断掉,因为它也会束缚你。最初,刚开始时可以对善有执着。有人说:“黑色的狗咬出来的血是红的,白色的狗咬出来的血也是红的,所以善念恶念都要放下”——这是错误的。
首先对善有执着,这叫以妄制妄,以毒攻毒。最终对善的执着也要放下——放下不等于放弃,不是不让你做善事,而是做无漏、无我的善事。肯定要做好人,肯定要做善事,但这个时候要放下,做无漏的善事,做一个超越的人——做佛。佛和凡夫既一样也不一样。佛是人中之王,不是普通人,人中之王不是指国王,而是指超越的人。
在顺境中转念,是很重要的。很多人有这种习惯,遇到不好的对境时,知道转念,但是遇到好的对境时,就不知道转念了。积累资粮也是如此。我们要在接触众生的过程中积累资粮。其实积累资粮就是掌握诀窍与方便,在接触众生的过程中,会了知众生不同的心理、爱好,知道怎样调伏他们,怎样跟他们相处。掌握方便的同时会产生智慧,这是积累资粮最好的机会。
再者,若是在对境中没有把握好,烦恼了、痛苦了,这是自己的问题。其实一个真正的学佛修行人,遇到对境时,内心的快乐、喜悦会增长。
《入行论》里讲,修行人听到乞讨的声音,心里产生的喜悦,远远超过了阿罗汉入定时的禅悦。在禅定中得到的喜悦,是世间的任何喜悦都无法相比的。菩萨听到乞讨的声音,内心生起的喜悦,比禅定中生起的喜悦要强烈的多。
对一个修行人来说,有对境,有人伤害是求之不得的。凡夫经常觉得委屈:“我受委屈了”,“我受伤害了”,“我完了”,“我倒霉了”……这都是凡夫的心理,凡夫的观点就是这样。而佛和凡夫的观点是不一样的,学佛就要改变观点。
很多人都会说“傻有傻福”,什么也不明白,吃亏了,并非傻有傻福。有智慧,很明理,知道在对境中转念,知道这些对境是自己消业、锻炼的机会,成就的助缘,也是佛菩萨来度自己的——这才叫傻有傻福。为什么说“傻有傻福”?因为这才是最聪明、最有智慧的人。
世间人把你看成傻子,其实你不傻,你是最智慧的。你内心是最快乐、最喜悦的;你真正做了你自己,你没有跟着烦恼走,没有被烦恼束缚,你是自在的;你没有在对境中失败,你是成功的,你是胜利者。这才是“傻有傻福”。
若是有智慧、有修行,永远都不会受伤害,永远都不会觉得委屈。若是觉得委屈,觉得受伤害了,还是不够智慧。
此福已得一切智,摧伏一切过患敌。
生老病死犹波涛,愿度苦海诸有情!
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,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。
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,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!
达雅塔,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!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