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!
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!
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!
子二、观察心之动态:
尽力遍观察,此若狂象心,
紧系念法柱,已拴未失否?
要用正知正念的绳索,将心拴在正法的柱子上,不让它跑到颠倒的歧途上去。这是观察心的动态。凡夫的心就像疯狂的大象,因此要仔仔细细地观察:这颗心是否用正知的绳索紧紧系在正法、佛法的柱子上?若是没有正知正念来守持心,会害己害他。自己要观察:心是不是在散乱,有没有去造恶业。时时刻刻让心安住于修法当中,时时刻刻保持善念,提起正念。它是在造恶业,还是在行持善法?是在邪见的状态中,还是在正知的状态中?
在前面也讲过,除了修心,没有其他可修的。心善则一切善,心恶则一切恶。要观察这颗心,调整这颗心,心态调整好了,一切都会风平浪静。本来就没有什么事,什么事也没有,但是我们不明白,总自己找事。
正知就是明白,正念就是让自己保持清醒的状态,我们自己要明白。现在我们有很多烦恼的事,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,其实这都是因为我们不明诸法的真相,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调整自己这颗心而导致的。我经常讲,都是自寻烦恼,自找痛苦,都是自己的事。心一改变,一切都将改变。只要有正知正念,就能护持这颗心;若能护持这颗心,就能护持一切学处。
若是要护持学处,就要护持心;若要护持心,就要护持正知正念。所以,应该用正知正念的绳索将自己的心紧紧拴在善法的柱子上,不让它跑,不让它动。
精进习定者,刹那勿弛散,
念念恒伺察,吾意何所之?
“精进习定者,刹那勿弛散”:竭尽全力精进修持一缘专注善法的等持。心里要有善念、正见,在这个状态当中,保持善念,保持正见,即一缘专注。所以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善,然后再去保持这个善。首先要明白什么叫正见,你要有正见,然后再去保持这个正见。
现在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善,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正见,所以没有正见。我们没有轮回正见、因果正见,更不懂缘起性空的这些道理,所以相续中基本上没有正见。既然没有正见,怎样去保持正见?
我们要提起善念,要保持善念。谁都会说“行善,积德”,但什么叫善?什么叫行善?什么叫积德?什么是真正的功德?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些道理,即明理。善有世间的善,有出世间的善;有小乘的善,有大乘的善;有显宗的善,有密宗的善。你懂得这些善恶的标准,然后以这些标准去衡量自己:自己有没有善?有没有提起善念?
如果自己有善念、有正见,就会把心专注于善念当中,把心安住于正见当中。
“念念恒伺察,吾意何所之”:念念细致观察我的这颗心,到底在享用善、不善何种对境?这颗心是在行善,还是在造恶,它处于哪种状态?这是时时刻刻都要观察的。心不能散乱,那怎样才能不散乱?若是你能提起善念、保持正念,就不会散乱,心刹那也不会散乱于颠倒的对境当中。
对你来说,这一切的见闻觉知都有,但是在这里面不愚痴、不迷茫,明明了了,这就行了。什么是迷茫?不知真相,也就是愚痴。什么是颠倒?所谓“四颠倒”,无常视为恒常,苦视为乐,无我视为有我,不净视为清净。比如,六道轮回里没有安乐,只有痛苦,但是我们却把苦当成乐了,这就是颠倒。这样迷乱又颠倒,说明你的内心是散乱的。虽然你没有想那么多的事,也没有散乱到一些粗大的外境上,自认为自己的心很专注,自认为自己的心很清净,其实也都是散乱的。
心不能迷乱,心不能这样散乱。自己要时时观察: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处于迷乱的状态当中,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在散乱。若是知道自己在散乱,或者发现自己内心迷乱的时候,就要时时提醒一下自己,及时转变,这是很重要的。前面讲过,即使你言谈举止上没有什么,只要有起心动念,也是造业的,将来也要遭受痛苦,其实当下的这种状态也是痛苦的。
子三、开许放松之时:
危难喜庆时,心散亦应安,
经说行施时,可舍微细戒。
“危难”是生命有危难,对生命有损害的状态下。“喜庆”是供养三宝等欢庆节日的时候。在有损生命等的危难情况下,或者供养三宝等欢庆节日,尤其是与众生重大利益等攸息相关的时候,假设实在无法做到严格约束的威仪,则开许相应场合的举止酌情而为,诸如在布施时,某些戒律可以搁置。
在对生命有危害、有大灾难的时候,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,则开许相应场合的举止酌情而为,行为上可能有一些不如法,也有犯戒的情况,但是实际上是不犯戒的。暇满的人身太难得了,解脱的机会太难得了,不能轻易放弃、失去,不能错过。为了保护这个生命,需要采取一些措施,虽然是造业、犯戒的,但也是允许的。为什么呢? 因为我们保护自己的生命,是为了修行,为了解脱,而解脱是为了普度众生,所以最终是为众生的。如果你真正能精进修行,最后能获得成就,那么你就可以利益、帮助更多的众生。到那个时候,你真正有弘法利生的能力了,这对众生的利益特别大。所以,我们保护自己的生命,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众生,对众生的利益也是非常大的。在这种过程中,在这样的情况下,可以做一些这样的事情,看似犯戒,但实际上没有犯戒;是相似造业,实际上没有造业。
在供养三宝等欢庆节日中,可以唱歌、跳舞。一般情况下,唱歌、跳舞是不允许的。比如说一个在家修行人受八关斋戒的时候,是不能载歌载舞的,否则也会犯戒;出家人平时也是不能载歌载舞。但若是为了供养上师三宝,也是可以的。不是自己想唱歌,也不是自己想跳舞,不是在放逸的状态下,而是为了赞扬上师三宝,这是可以的。表面上看似犯戒,是相似犯戒,但实际上不犯戒。
为了保护众生的生命,比如说今天有人追杀动物,动物往东方跑了,若是猎人问起:“动物往哪个方向跑了?”你可以说:“往西边跑了。”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打妄语的,但是为了保护众生的生命,这是允许的。
在大乘佛法里,身三种恶业、语四种恶业都有允许的时候。在生命遇到危害的时候,或者为了供养上师三宝,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,这些都是允许的。
第一,必须没有自私自利之心,这是根本。小乘里身三业、口四业都没有允许的时候,因为小乘修行人没有断除自私自利之心,所以不允许。而大乘佛法就不一样了,一位大乘修行人必须要断自私自利。前面讲过,发菩提心(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)是进入大乘的标准,你若是没有发菩提心,就入不了大乘法门。若进入大乘法门,就要发菩提心,发菩提心就要去除自私自利,这是基本的要求。
第二,既然没有自私自利,那就是完全为众生的,因此还要看对众生的利大,还是害大,利大弊小的情况下是允许的。
如果对境是个人,就看这样做对他利大,还是害大。如果暂时利大,最后还是害大,就不能做;若暂时有害,但最终有利,就可以做。
如果对境是在个人和众生之间比较,就要看对众生利大,还是害大,在对众生利大害小的情况下可以做。
现在很多人也说:“我是为了众生,我是为了对方,喝酒是为了众生,我做某某事是为了众生。”你要观察一下:自己是不是没有自私自利?然后看对众生利大,还是害大?如果对众生只有害,没有利,你这是害他,不是利益他,所以不能做;如果暂时有伤害,但究竟上有利益,这样就可以做。比如,有些人信佛,但是家人不信佛,很反感,也会说一些难听的话,这是造业的,但是你自己要坚定信念,要坚持,如理如法地学佛修行,这是绝对没有错的。若是自己的信念坚定,就非常有力量了,慢慢地家人都会理解,甚至会跟着你学。你跟他们硬碰硬是没有用的,随便他说,他反对就反对,自己尽量不让他说,尽量不让他反对,好好表法,但是你自己的意念不能改变,自己的信念绝对不能动摇,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。
为什么在这些对境当中,在这些众生面前,自己总遭遇障碍?为什么总影响不了这些众生呢?因为自己信念不坚定。如果你信念非常坚定,谁也没办法,只能跟随你。我们要恒顺众生,但是该随顺的时候要随顺,不该随顺的时候不能随顺。为了某某人、某某事而失去自己的信念、放弃自己的修行,这是错误的。
思已欲为时,莫更思他事,心志应专一,且先成办彼。
如是事皆成,否则俱不成,随眠不正知,由是不增盛。
我们做任何事情,包括修法,首先一定要仔细观察,慎重考虑,然后再决定,决定了以后就要做。做的时候,一定要按程序、按次第,一步一步来。
我们现在修大圆满法,它分前行和正行。前行分四外加行和五内加行,先修四外加行,再修五内加行。大圆满正行也有正行的前行和正行的正行,我们现在讲的三特加行也有共同的和不共同的,目前所学的这些内容都是显密共同的,此外还有大圆满正行特有的三种加行,这些都需要一步一步修。如果不按次第学修,学这个,又学那个,修这个,又修那个,最后什么都学不成,什么都修不成。
我们选择法门、学修经论也要按次第。你自己选择一个法门,然后死心踏地地去修。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是今天学这个,明天学那个,今天修这个,明天修那个,盲修瞎炼,东跑西颠,最后什么也修不成。自己可以选择法门,主要是选和自己的相续相应的法门。即使法再殊胜、再高深,若是和你的相续不相应,你是不会得到利益的。所以,要选择相应的法门,自己能受法益,能消化,这就是和你的相续相应,说明这个法对你来说是最殊胜的。
其实法门是平等的,所谓的殊胜与不殊胜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的:若和自己的相续相应,对自己来说就是最殊胜的;若是和自己的相续不相应,自己得不到这个法的法益的话,对你来说就不殊胜。你的内心改变了,烦恼减少了,这叫受到法益。选择法门时,不必区分这个法高,还是不高,主要对自己而言是最殊胜的。法本身是平等的,法门是平等的,但是每个人的根基和意乐不同,不同的根基和意乐有不同的方式、方法,这叫法门。法门都是殊胜的,但是对个人来说有殊胜与不殊胜,若是和自己的相续不相应的就是不殊胜的,和自己相续相应的就是殊胜的。自己选定了法门,就要一心一意地学修。
依止上师善知识也是有次第的,首先要观察,然后再依止。你可以观察,找到一位合格的、与自己有缘的上师善知识。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们本身是平等的,但是众生缘分不同。寻找和依止上师善知识,是要靠缘分的。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“有缘分”。有的人说自己梦到的,有的说一见面感觉很好……这都不一定,梦是假的,感觉是不可靠的。什么是“和自己有缘分”?他能调伏你、引导你,甚至能让你开悟,让你见性,这就是和你最有缘分。他有没有这样的能力,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收获,你自己可以判断。通过观察,他是具德的上师善知识,是和自己有缘的上师善知识,你自己可以这样选择,然后就要好好地依止。
做任何事情都一样,自己先考虑好,然后再去做,做的时候一定要按程序、次第去做,这也叫具有正知。若是具有正知,心里的烦恼不会增长。若是自己没有这样明确地进行选择,也没有按程序去做,就是失去了正知。如果失去了正知,随眠烦恼将随之而来,随之而增长。现在很多人学这个,修那个,今天跟这个活佛学,明天又跟那个活佛学,就像无头苍蝇一样,失去了正知,内心的烦恼也就随之而增上了。
癸二(观后当控制)分三:一、中止非事;二、行持应事;三、修未如是行之对治。
子一(中止非事)分三:一、断除贪执散漫;二、断除无义之事;三、断除烦恼引发之事。
丑一、断除贪执散漫:
无义众闲谈,诸多赏心剧,
临彼境界时,当断意贪著。
无有意义的众多闲谈,种种精彩动人的戏剧,如不得已遇到这些场合,自心应当断除贪着而谨守正念。
很多人常聚在一起说闲话或者一起看戏的时候,作为修行人,尽量不要去这种场所;若是必须要去,一定要以正知正念守持自己的心,不能散乱,不能生起贪心等烦恼。你看,若是有人在外边说闲话,自己也跑过去跟着他们一起说闲话。若是到很多人聚集的场合,自己也跟着这些人一起造业。其实,一个修行人尽量不要去这些地方,也不能去这些场所。但一些在家修行人可能有时候不去也不方便,必须要去,这个时候要观察自己的内心,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内心,不要散乱,不要生贪心、嗔恨心等烦恼,内心不能被染污,时时刻刻都要这样。
一个在家修行人难免要面对世俗之人,要经历很多世间的琐事,但任何时候都要观察自己的心,要保护自己的内心,心里不能起烦恼。一旦内心起烦恼了,相续就被染污了,当下是痛苦的,过后这个果报更严重,所以要保护内心。
我们现在无论是学法,还是修行,都是为了观察和守护这颗心。前面已经讲过,若是有正知正念,就能保护这颗心。以什么保护?以正知正念来保护心。心里不让烦恼生起来,不让这些烦恼把自己所积累的善根、福德偷走、抢走。
此处也强调,当面对这些境界,出现对境的时候,要保护自己的内心,先稳定下来,心不要动。若是心不动,什么事都没有;内心一动,就有事了,就开始有障碍了。内心不动的话,没有障碍。本来没有什么事,自己的内心一动摇,就有事了。内心如如不动,这是很难做到的,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,要通过长期的修行,最后才能做到。你的内心如如不动的时候,一切都是安然无恙的,什么事都没有了。我们有一句法语:把心放平了,一切都会风平浪静;把心放正了,一切都会一帆风顺。
这几天都在讲这颗心,应该怎样去守持这颗心,这很重要,这是根啊!在前面讲过,若是你真正把握了你的心,就把握了一切;你改变了你的心,就改变了一切。
其实问题不在外境上,解决问题也不是要到外境上去解决。现在很多父母都很操心:“孩子不好管,怎么办啊?”这是你自己内心太贪着了,内心太不稳定造成的。
以前一个家里有好几个“债主”,现在这些债主都变成一个债主来了,那这个债主肯定很厉害啊,你必须要采取措施。因果是不虚的,一切恶业都集中,以一个孩子的身份来讨债,这个力量肯定很强大。你看,现在家里虽然只有一个孩子,但令父母非常烦恼、辛苦。怎么办?就是自己的内心要稳定,心态要改变。首先你要明白,这是大债主,你就要还债,你要心里有数。“哎哟,我这次必须要把债还清。”以这种心态去面对。他不听话、折磨你,这都是你自己造的业。很多人还问这个,问那个,甚至到算命先生那里去算命。我讲过,算命不如认命。这就是你的命,你只能认命,这是你自己造的业。这种心态很重要,若是你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,这些境转变得也非常快。若想在外境上解决问题,是解决不了的。有些家庭花了很多钱,请了很多老师给孩子辅导,让孩子参加很多讲座,这都没有用,甚至他对父母的折磨更厉害。我们了缘、还债,都是要靠心的。怎样才能了缘?“哦,这是我前世欠的,我今生一定要还。”你只心里这样想没有用,你只嘴里这样说也不管用,你要明白这个道理,深信这个道理。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,深信了这个道理,无论他对你怎样,你的内心都是平静的,这样才能了缘。怎样才能还债呢?自己欠的债要还啊,这是理所应当的。你明白了这个道理,深信了这个道理,你的心是不会动的,任何时候都是平静的,这样的状态下你才可以还债。现在我们这些学佛人也会说“欠债、还债”的话,但只是嘴上这样说说而已,心里不是这样想的,心里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,更没有深信这个道理。若是嘴上这样说,但内心还在动,这样就还不了债。了缘了债才可以了生死,了一切的痛苦。生死指什么?指轮回;轮回指什么?指一切痛苦。了缘了债才能了一切的痛苦,这是很重要,是最关键的呀!
在外境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作为学佛人、修行人,应该从心地入手,从自己的心里面下功夫,外在的这一切看似违缘、障碍,看似痛苦、烦恼,到时候都会迎刃而解。真的,这是个秘诀啊。
丑二、断除无义之事:
无义掘挖割,于地绘图时,
当忆如来教,惧罪舍彼行。
无有意义挖掘土地、割砍草木,或于地面绘图时,应正念如来的教诲,畏惧罪业而舍弃这些行为。
在无意义的情况下,在放逸的状态下,不应该挖土地、割草、在地上随便画画等。其实这里主要讲的不是这些行为,而是内心。内心不能放逸,不能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。作为一个修行人,应该时时不放逸,做任何事情,包括吃喝拉撒,都应该有意义。
吃饭要有意义。若是以贪嗔痴的心态吃饭,就是造业的;尽管没有以贪嗔痴等烦恼的心态吃饭,但若是在放逸的状态下吃饭,也是无意义的。“怎么能是无意义的呢?我吃饭了就不饿,不吃饭就饿,吃饭解决了饥饿的问题,这就是吃饭的意义嘛。”这不叫意义。所谓有意义,是指要变成修行,要变成暂时或究竟快乐的因。也就是说,吃饭时也要提起正念,先把饮食做供养,然后当加持品吃。你供养的时候已经忆念佛菩萨的功德了,同时也生起了信心,有信心就有加持,所以这个饮食里就有力量,就有加持了。把它当加持品吃,这样能治病,也能消业。尤其是在家修行人,经常说自己没有时间修行。也许你工作很忙,但是饭肯定还要吃的吧?吃饭也可以变成修行啊,也可以消业啊!念一转就可以消业了。
现在很多人都担心食品不健康。即使食品不健康,你也没办法,也得吃,别的你也吃不了。这个时候,如果你内心健康,心里清净的话,这些饮食自然就变得清净了,能治病,能消业。这样吃饭多有意义啊,能消业,还能积福。行住坐卧、吃喝拉撒都一样,都可以变成修行,这样才有意义。这叫佛法,这叫修行!
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无意义的事情。怎样才能做到?若内心不放逸、不散乱的话,就能做到时时都有意义,也就是任何时候都在消业积福。刚才是以吃饭为例,依此类推,吃喝拉撒都一样,言谈举止等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变成修行,都可以消业,可以积福。若是内心散乱,做这些事情就都失去意义了,也就是说都没有变成修行。这时候要立即改变心态,心要专注,把一切都变成修行,这样就有意义了。
丑三(断除烦恼引发之事)分三:一、略说;二、广说;三、摄义;
寅一、略说:
若身欲移动,或口欲出言,
应先观自心,安稳如理行。
“若身欲移动,或口欲出言,应先观自心”:无论是身体要行动,还是口中要讲话,首先应该观察内心,观察发心和动机。我身要行动了,首先要观察心,这个发心和动机是什么?我口要说话了,这时也要先观察内心,这个发心和动机是什么?
“安稳如理行”:通过观察,若发现内心是烦恼或恶念,自己就要稳重了,不能被烦恼所转,不能被恶念所转,要立即对治这个烦恼,断除这个恶念,然后建立起正念,继而保持善念,再去行动,再去跟别人谈话。
言谈举止都要观察自心,心若是善,都是善;心若是恶,都是恶的;若心处于不善不恶、无记的状态,言行也是不善不恶的。若是不善不恶,言行就没有意义了;若是恶的话,将来就要遭受痛苦,后果更严重。所以,就是要保持善念、正念。
寅二、广说:
吾意正生贪,或欲嗔恨时,
言行应暂止,如树安稳住。
如果心生贪着或嗔恨了,这个时候言行就应该中止了,了知一切法无作而如大树般安住于无作的状态中。
“吾意正生贪,或欲嗔恨时,言行应暂止”:如果生贪心、嗔恨心了,自己知道了以后,言行要先中止。若是带着贪心去说话、做事,都是造业;若是内心存有嗔恨,说话也是骂人,伤害他人,这个时候做任何事都是扰害众生的,所以要中止,先不做。
“如树安稳住”:这时就如外边的大树一样,安住于无作的状态当中,不允许去做,然后重新调整心态。
时时观察心真的很重要。也许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是恶的、邪的,但是若能时时观察的话,就可以及时改变:第一,我们在言谈举止上就不会造恶业,不会犯戒;第二,我们很多人都是凡夫,由于无始劫来的串习,恶念、邪念自然而然就会生起来,但是只要我们能及时改变,它就不会再继续下去了。这很重要!
我们现在要做到时时观察,也许也难,但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。刚开始的时候,一个小时观察一次,慢慢地一分钟观察一次,然后一秒钟观察一次,这样坚持下去,最后一刹那能观察一次,那就不得了了,就已经成就了。应该要有进步,最好要时时都有进步!
掉举与讽刺,傲慢或骄矜,或欲评论他,或思伪与诈,
或思勤自赞,或欲诋毁他,粗言并离间,如树应安住。
心思旁骛,口中冷嘲热讽;心生傲慢,骄傲自满,对自己的财富过分贪着、喜爱;总想评论他人的过患,总想欺骗、敲诈;很自私地常常赞叹自己,时常想诋毁他人;比如,菩萨戒里有自赞毁他,即为了获得一些利益而赞叹自己、诽谤他人,企图阻止他人得到这个利益,而使自己获得此利;恶口骂人,挑拨离间。这些都是造业之门,通过这些会造业的。
自己要观察自己的三门,若发现三门中有这些事情的时候,就要立即对治,不能再继续这样,要断除这些恶业。就如大树一样,要稳定、安住。
或思名利敬,若欲差仆役,
若欲人待奉,如树应安住。
如果自私自利,为贪图名闻利养、恭敬爱戴而让别人伺候自己,这个时候应该如树般安住,心不动,不能这样想,更不能这样做。
现在有些家庭雇保姆来伺候自己;有些夫妻之间也是,让对方做家务伺候自己。很多人很得意、很开心:“我在家里什么也不用做,都是他在做。”你在那享受,是消耗自己的福报。这时应该抢着做:“我来,我来……”自己想消业,想积累资粮,这个机会不能让给他。
你让对方来做,无论是雇人来做,还是让自己的家人来做,如果能有这样的发心也行:“我的福报消耗了就消耗了,我下地狱就下地狱,主要是他们不下地狱就行。希望我能成为他们消业的对境,成为他们种福报的良田,我忍。”如果不是自己为了享受而找借口,而是自己真心实意这样想的话,这也是利他心,也可以。但有些人不是,就是自己不愿做而让别人做,自己为此还很得意。因果是不虚的,今生他来伺候你,下辈子你就要伺候他。今生今世他伺候你一天,你来世要伺候他五百天,要翻五百倍,这是佛讲的,就像今天你杀了一条命,来世要还五百条命,二者一个道理。
当自己有这些贪念和行为的时候,要去对治,要么改变心态,要么改变行为。
欲削弃他利,或欲图己利,
因是欲语时,如树应安住。
贪图自私自利而想放弃利他而希求眷属,并且想说自利方面的语言时,心里有这样的念头或想法的时候,也是要如树般稳定,不能再继续这样想,不能这样去做,立即要对治,要改变。
不耐懒与惧,无耻言无义,
亲友爱若生,如树就好安住。
不能忍耐,懈怠懒惰,生起恐怖,厚颜无耻,废话连篇,对于自方过分贪爱之心生起时,一定要做到如树般安住。
“不耐懒与惧”:不忍耐,懈怠懒惰,有时心生恐怖。尤其是在修法的过程中,当生活艰难、路况危险时,就害怕,并因此放弃共修,失去这样的一个修法的机会。
“无耻言无义”:厚颜无耻,不知道羞耻,也不知道忏悔;瞎话多,废话多。前面讲过,佛菩萨对我们所作所行的一切都一清二楚,但是我们自己却没有一点羞愧心。很多人也经常说一些闲言碎语。
“亲友爱若生”:对自方过分贪爱之心生起。无论是自己贪爱家亲眷属,还是家亲眷属贪爱自己,只要有过分的贪爱,也是要对治的。无论是你贪爱这些人,还是这些人贪爱你,这都是互相伤害。“他爱我,他喜欢我……”其实这都是染污相续的。爱是可以的,但要有大爱,小爱要变成大爱,才不会造业。小爱是烦恼,一定会染污你的相续;大爱是无分别的,所谓“大爱无疆”嘛。小爱是有分别的,所以叫贪心,是一种染污,这是要对治的。“那我是不是不能爱我的家人?是不是不能爱我的儿女啊?”不是,能爱,但是不能自私地爱,心胸不能狭隘,要无自私地爱,无分别地爱,那才是真爱,才叫大爱。大爱才是真爱,之前不会有真爱的,都是虚伪的。
若是真爱的话,它是不会变的,任何时候都不会变;若是小爱,它是会变的,过几个月、几年就变了,就不爱了,这不是真爱。现在有的人说“我是真爱……”你这不是真爱,真爱是无分别的,是不变的。所以,世间的这些爱变了,也没有什么,很正常。世间法就是这样,一切都不可靠,都是无常的。
寅三、摄义:
应观此染污,好行无义心,
知已当对治,坚持守此意。
我们应该观察,是否出现了具有染污性、勤于无义之事的心态,如果出现了,那么菩萨勇士即刻就要对治,不要偏向动摇在自我一方,而要稳固地受持这颗菩提心。
总的来说,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,这颗心不要放逸,不要勤于做无意义的事情,时时刻刻都应该小心谨慎,应该一切所做都具有意义,也就是说一切都要变成修行,这样的话才有意义。
此福已得一切智,摧伏一切过患敌。
生老病死犹波涛,愿度苦海诸有情!
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,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,
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,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!
达雅塔,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!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