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门品常识网

达观法师:六祖坛经讲记 第75集

发布时间:2024-09-23 01:21:32作者:普门品常识网
达观法师:六祖坛经讲记 第75集

六祖坛经讲记(75)

善知识!从法身思量,即是化身佛;念念自性自见,即是报身佛。自悟自修自性功德,是真归依;皮肉是色身,色身是舍宅,不言归依也。但悟自性三身,即识自性佛。吾有一无相颂,若能诵持,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。颂曰:

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

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

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

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

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

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

吾祖唯传此顿法普愿见性同一体

若欲当来觅法身离诸法相心中洗

努力自见莫悠悠后念忽绝一世休

若悟大乘得见性虔恭合掌至心求

师言:善知识!总须诵取,依此修行,言下见性,虽去吾千里,如常在吾边;于此言下不悟,即对面千里,何勤远来?珍重好去!一众闻法,靡不开悟,欢喜奉行。

【善知识!从法身思量,即是化身佛;】成为什么你自己决定。你到底想要成为什么?你想要成为凡夫还是圣贤?想成为毒龙还是菩萨?一样的道理,你这一辈子能不能开悟也是你自己决定,你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也不要问人家。学佛要清楚到这么清楚,而不是说:「师父,你看我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?」我哪里知道!【念念自性自见,即是报身佛。】念念回归空性,这样不是很轻松吗?就是《金刚经》的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」【自悟自修自性功德,】三个过程,悟后起修,自悟排在前面,透过修行,才能够真正的见性。真正见性之后,功德在法身中,所以六祖说见性是功,平等是德,才叫自性功德。一个君子有仁德,一个开悟的人具备三德,法身德,般若德,解脱德,这样,我们佛性的三德自然才能够显现。【是真归依;皮肉是色身,色身是舍宅,不言归依也。但悟自性三身,即识自性佛。】我们不要〔归依〕有生有灭,要回归不生不灭。

【吾有一无相颂,若能诵持,言下令汝积劫迷罪一时消灭。】我们的罪不知道累积多深!我们多生累劫的习气,又何能在此生把它消除呢?如果你按照这样的角度来想,绝大部分人都会放弃。六祖曾经讲过,一灯能除千年暗,你只要提起这句话,一个深山古洞假设一千年都没有灯光,只要灯光一打亮,黑暗顿时就消失。你有没有领悟这句话,产生一种顿悟的感觉?你此生就有无限的希望,并不是你黑暗一千年,你就要透过一千年才能消除这样的黑暗。六祖大师不但是个开悟见性的人,也是个大彻大悟,几乎等同佛境界的人,而且他讲话一定承担,一定负责任。他说〔言下〕就让大家累劫的罪消失,你相信吗?你会讲:「真的这个样子吗?」这代表第一你对法义不深入,第二你也没有信。刚才已经把理论讲得很清楚,假设现在有个山寨,有个山大王,他下面有一千位小兵,如果按照你的模式,要把每个小兵一一绑起来,一一把他们降伏,再来抓那个王,时间就要很久。你何不擒贼先擒王呢?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很容易理解的,但是很多人在修行时偏偏不懂这种道理,那些小兵他要一个一个地抓,那要抓到什么时候?比如你脾气不好,你的脾气就要改好啦;比如说你有嫉妒心,你的嫉妒心就要消失啦;比如说你吝啬啦,你就不要那么吝啬啦;比如说你上课总爱翘二郎腿,你就不要翘二郎腿啦,你修行这么修当然是很久。我们做事情常常讲要有效率,修行也是这个样子,这并不是投机取巧,他也是要老实修行,只是要早一点知道怎么修,怎么契入。但是不会修的人,修越久就越容易退道。比如你去爬一座山,爬了很久还没到,你是很容易掉头回来的,除非你确信前面还有多远。假设它有指标或标公里数,你还清楚,但那种没有标的山,你爬起来相当地不踏实,因为你是外行,你不明白它的尽头在哪里。你读了《六祖坛经》,假设你相信六祖大师所讲的道理,他告诉你应该怎么做,他讲得很清楚,你不应该再怀疑。

【颂曰:】很清楚跟你谈一个概念,你们在修行,首先要把它弄清楚,不然你会很累。这句话我讲我负责:「修行嘛,修心不修性。」请你看这一段,这句话是六祖大师在《六祖坛经》开宗明义讲的话,「菩提自性,本来清净。」这八个字讲的就是自性,自性本来是清净的,不需要你修,「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迷悟的关键在心,不是自性的问题。有很多人修行修得很久了,没有抓到关键。坦白地讲,心清净,你就见到清净的本性了,心只要完全没有障碍的那一刹那,就是见到本性了,这一句话是六祖开宗明义讲的。坦白说,我也可以两个小时把《六祖坛经》讲完,也就是针对核心,知道六祖大师到底在讲什么。现在六祖大师这个《无相颂》都谈心,自性不用你谈。人家问我:「见性是什么情形?」我说:「这么问是没有意义的,你见性那天就知道了。你应该去思考如何见性。」如何见性一般人就误会了,以为就要从性上去修。为什么要从心修不从性修呢?这个心是用,这个性是体。体无形无相,所以你不知道。心虽然无形无相,但是你可以感觉,很清楚,比如你感觉你的心很烦燥、很愤怒、很恐惧,这是很清楚的,所以每个人都有烦恼,烦恼就是心。有智慧的人不会从无形无相下手 ,他必然从有形有相切入,因为你可以明白你的心,所以六祖大师叫你从心。《无相颂》里有几个关键字:「心中三恶」,我们心中有贪、瞋、痴,也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和总称。就是因为这样,才障碍我们见到清净的本性。「心中除」,除罪。既然你的心有贪、瞋、痴,所以是你的心在造罪,所以得从心中除。「心中洗」,前面是除罪,这里是离迷。众生执着就是迷,不执着就是离开迷,所以心中洗,就是要去洗涤你心中的执着。你现在可以对照了吗?一个是除罪,一个是离迷。「至心求」,至心就是一心的意思。你今天假设要真正的清净,要变成一个真正的智者,或一个明心见性的人,或要悟道,或要解脱生死,或从今之后要随缘自在,六祖大师说跟你讲「一心」,要从心下手,修行目标就是这么明确,就像射箭的人,靶心是很清楚的,就是一直射,直到射中为止,那一刹那就叫见性。你的箭不要乱射,修行虽然有八万四千法门,我看很多人都乱修,就是东学西学,或今天想学这个,明天又想学其他的。你怎么去射那个箭?我让你划关键字,就是提纲契领,把六祖大师讲的道理贯穿。

【迷人修福不修道,只言修福便是道。】这是现代人的通病,尤其是信徒,都是〔修福不修道〕。〔修福〕,比如布施,护持盖庙,或印佛书,不然就参加法会,拜忏、诵经。修福最有名的就是梁武帝。福不是道。为什么?因为错认因果,修福的因一定得福的果报,修慧的因才能够得慧的果报,你不要把修福当成修道,这不符合因果。俚语讲「种瓠瓜不生丝瓜」,种瓠瓜一定生瓠瓜,种丝瓜一定生丝瓜,就这么简单。修福不是道,但修道一定要修福。比如说,你每个月都护持这间寺庙三千块,每个月寄钱之后,你的烦恼会减少吗?不会,你捐款跟你的烦恼没有关系,烦恼是要智慧的,因为你没有智慧,所以才会生烦恼。这一段是不知因果,所以才乱了套,把福跟道混在一起。同样的,你从今之后,不应该被人家骗。别人跟你讲:「你被阴的卡到了,因为你曾经堕胎,所以有婴灵作祟。」「你的冤亲债主现在怎么样啦,所以你现在心口会痛,事业不顺利。没有关系,我帮你改一改,十五万。」这并不符合因果。修福不是修道,假设你上一辈子杀一个人,你花十五万就没有事了吗?

不可以,不符合因果,杀人要偿命,如果钱能够摆平的话,我看全世界就是比尔盖兹业障最少,因为他钱最多,他花钱来摆平他的业障就好了,这还有天理吗?还符合因果吗?但是这么简单的概念我们凡夫就被骗了好几千年,不是现在才有骗财骗色,几千年来一直都有人被骗。如果你听完我的课又被骗,那就太可耻了。比如说你过去跟他不好,但是你现在愿意改变你的态度,回向给他,但是欠债欠命都要还。「师父,那不是没有效?」不是没有效,欠人家钱本来就是要还,而且你要还得心甘情愿,不可以逃避。这时候你又讲:「师父,我修了还是要还,那何必修?」我告诉你:「假设你现在的存款就只有一万块,如果你要还人家一万块,还下去之后你的生活会很苦。假设你现在存款是一亿,你还人家一万块也没有关系。」你懂这个譬喻吗?凡夫没有存款,修行人就是有存款。比如我修到阿罗汉,我的存款可能就是一千万;我修到菩萨,我的存款可能上亿;当我成佛那一天,金融卡任我刷,众生我都还,我也不要紧。一个修行开悟的人,还是要还因缘果报,所以我们常说「诸法皆空,因缘不空。」不是你开悟了就不用还人家钱了。你透过修行,第一你更心甘情愿地还人家;第二,你自己的资粮越来越富裕富足,你有能力还人家,但是你不以为苦,这样道理才讲得通。不然,你夜深人静,自问自答,我看很多同学常常被自己问倒。

【布施供养福无边,心中三恶元来造。】你懂得〔布施〕,懂得去造福。有福无慧,边造福也边造罪,这样的人很多,很多信徒都是这样的人,白天去当志工,晚上贪、瞋、痴具足。你要修到什么时候?你怎么会被人家认同?最不认同的就是你的家人,外面的团体因为你都〔布施供养〕,人家叫你扫厕所,你也心甘情愿扫厕所,出门人家都叫你菩萨,回到家,家人就给你脸色。我现在讲的是现实的人生,差不多都那样。不能这么修!你也不要被自己骗,你应该是「人家肯定我,我愿意付出,人家不肯定我,我也要默默地付出。」

【拟将修福欲灭罪,后世得福罪还在。】福不〔灭罪〕,也就是说你想透过〔修福〕来灭你的罪,了不可得,原则上灭你的罪是需要智慧的。你说:「福不是可以抵罪吗?为什么没有用?」福不是不可以抵罪,但福不可以抵道。假设在学校,学生被记大过,接着被记大功,那可以抵。但是为什么六祖大师回答说后世得福罪还在?你今天会造罪是因为你没有智慧,所以纵使你抵了之后还是会不断地造罪,没有智慧的人时时刻刻都在造罪。纵使你对别人好,亦是一种罪,要注意我这句话。为什么?因为你对别人好可能是压力可能是负担,就像父母亲对孩子都是好的,但是有时候做法是错的,那还不是造罪?

【但向心中除罪缘 ,各自性中真忏悔。】修心〔除罪〕。唯有从你的心下手,愿意去除自己的罪的人才是真正〔忏悔〕的人。不可以嘴巴说忏悔,而不去真心改过,这不可以叫忏悔。你们在自我反省当中,没有真心改过,不可以叫反省。我上次就看人家在拜梁皇宝忏,拜完去麦当劳吃鸡腿,再继续拜,拜完再吃鸡翅,拜了很累,多吃给它补回来,我讲这个不夸张。〔忏悔〕要改过,改过才是忏悔。

【忽悟大乘真忏悔,除邪行正即无罪。】这叫做罪性本空。大家想一个问题:「假设我多生累劫杀死一万个人,何能够今天一开悟就除掉我所有的罪?」我讲一句直接的话,假设从年轻就开始杀猪杀到退休,超过一万头,如果放下屠刀就能够立地成佛,假设我们是那些猪,我们也不能够服气!你学佛法要知道它真正的含义,这句话是悟到空性,所有的罪和功的本质是空,所以无论你造三千功八百果,或你罪贯满盈,福罪从本体的角度来看,当下还是空。罪性本空,所以说〔忽悟大乘〕,这里说大乘,是因为大乘就是建立在缘起性空上,所以当你悟到「空」的那一刹那,才叫做真忏悔。但是我再把问题拉回来,你已经真忏悔,你已经不被那些罪业所绑了,但是:「我依旧要还人家,只是我已经不以为苦了。」我们都知道有个高僧叫安世高,当他开悟时知道他过去曾经杀过人,所以他这一辈子要还那个人一条命,他在还命的过程,口袋里面放着一张纸条,说他过去世曾经害过他,所以现在还他的命是因果报应。他走在路边托钵,就有一个人驾着马车冲得很快,把安世高当场撞死。衙门抓到马车夫之后,又从安世高的尸体找到那张纸,就放了那个人。安世高很慈悲,示现得很自然。不懂佛法的人才有意外这两个字,懂佛法的,世间没有意外,任何一件事情其来有自,必有因缘,没有什么意外,你不懂要好好地参。

〔除邪行正即无罪,〕是除过去的罪。现在能行正,何来的罪?但是,只要不正,何来的功?我们先看看自己,你只要不正,时时刻刻都在造罪。你心只要一正,就不会再造罪,但过去的罪依旧是在的。你们在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要注意一句话,所谓带业往生,是带旧业往生,不是带新业往生,带新业你就要下地狱,罪加一等。哪有说你现在知道了,还依旧在造罪?过去你不知道那是过去,但是你现在知道了,如何能带新业往生极乐世界?我们现在做坏事,做到最后念佛往生,第一这不合理,第二你这个赌注赌得太大,纵使你现在做坏事,你临死前才好好地念佛,但到时候会有时间吗?有机会吗?不一定了,不小心就被车子撞飞出去了,你连准备念佛的时间都没有。有的人躺着,就睡死了,他不能说:「我就要死了,赶紧开始念佛。」我们看电视节目,人临死前,等着子女回来,好向他交待遗言,讲完之后再往生。你以为大家都是这样死的?大部分的人要死亡之前,都已经失去意识了。你不可以这样赌!所以我们才说「随缘消旧业,切莫造新殃」。你现在都是消旧业,旧业都消不了还造新罪,你说怎么办呢?

【学道常于自性观 ,即与诸佛同一类。】〔自性〕清净。如果能够察觉到自性本来清净,就跟诸佛一样。〔自性观〕原则上还是要从心下手,因为自性无形无相。【吾祖唯传此顿法, 普愿见性同一体。】用心〔见性〕。六祖大师传顿悟法门也是这个意思。这里讲见性,为什么我要说用心?是六祖大师自己讲的,「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所以应该用心见性。我现在不跟你说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是一个结果,「用心见性」是一种入手的方式。

【若欲当来觅法身, 离诸法相心中洗。】离相即觅。〔法身〕就是自性,就是佛性。假设你要见到自己的佛性,《金刚经》讲「离一切相即名诸佛」,所以你要〔离诸法相〕,就是要离一切相,你才能够见到〔法身〕。但是,我坦白地讲,你没有那个能力。

【努力自见莫悠悠, 后念忽绝一世休。】精进莫懈。人生难得,你要好好地把握此生,好好用功,切莫空过,不然,人生无常,随时我们会往生。【若悟大乘得见性,】难道小乘不能见性吗?〔大乘〕佛法、小乘佛法有些争论,互相排斥。大乘小乘怎么定义?讲的是心量的问题,心量小就叫小乘,心量大就叫大乘。再来,境界不一样,原则上,小乘人不见佛性,你们有机会看《大般涅槃经》,佛很清楚地讲,小乘人不见佛性,连菩萨都只有稍见佛性,唯有佛才彻底地全部见到。《大般涅槃经》讲得最清楚,要谈佛性最清楚的莫过于这本经。

【虔恭合掌至心求。】从〔心〕下手。刚才你听到的都是道理,现在教你方法,你一定要用心听。为什么要谈明心见性?为什么要从心开始谈?你要见性还是要明心呀?你不明心如何能见性?!什么叫明心?你明白你的心吗?你真的不明白。我们的心,一个叫真心,一个叫妄心。我们没有见性的人,我们心不清净的人,就是妄心。但是当你的心是清净的,那个心就叫真心。真心跟自性一样吗?一样,大家不要误会,不要被文字所迷惑。清净的心可以起作用,所以清净的心事实上就是自性,自性就是心的本性,这样不是一样吗?!也就是说心本来的样子是清净的。我们现在的心是妄心。为什么?原则上我们现在的心是不善念。我们的心归类起来就只有两种状态,你不是起善念就是起恶念,我不讲什么正邪净染,我讲你最容易听得懂的。请问,你百分之九十五的时候是起善念还是恶念?当一个人没有起善念的时候必然起恶念。你观察过你的心吗?你现在可以说你是好人了吗?你光听我讲不会震撼,你把心静下来观察自己,你会吓到。你听我的课你会起善念,但是一下子恶念就会起:「师父不知道在讲什么?」你只要不起正面的,就是负面的,而你已经太习惯了,习惯到你都没有观察到。

你想要明心,就要修心。原则上怎么修?我们一般在讲修心,就是将恶念转成善念,但是这个不算用心。修心是转,用心不是转,用心是直接用出来,所以程度比较不好的要从修心下手,程度比较好的直接用,用什么心?用善心,到最后用到至善,止于至善,也就是说我们的心念念都要善良,念念用善良的心来面对别人,面对家人、朋友,用善良的心来过此生。如果我跟你说,你现在要用不执着的心,要用清净的心,你说不执着的心、清净的心跟善良的心,哪一个你做得到?善良的心大家都做得到,我不会教一个你做不到的,因为那样没有用,我这个人最现实。这只是你肯不肯的问题,只要你肯用善良的心来对待所有的人,这是没有问题的。

心的力量你感受过吗?最近有一部电影,叫做《密勒日巴传》。密勒日巴的故事是真实的,就像六祖大师一样。心到底有多重要?我从密勒日巴的故事来谈。密勒日巴由于他父亲往生,他被托孤给他的叔父,他的叔父把密勒日巴的家产全部霸占。密勒日巴的母亲在他还小的时候,不敢要回那些财产,等密勒日巴渐渐长大之后,就召集村庄的人,正式向叔父要回那笔财产。哪知道,不仅他的叔父不还给他财产,连村庄的人都站在他叔父那一边,所以密勒日巴的母亲很恨这个村落,因为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对这个村落奉献很大,当他父亲去世之后,全村的人却欺负他们家人。他母亲把最后一块田地卖掉,得到一些钱,将那些钱拿给密勒日巴,跟他交代:「你要去复仇,凡是对不起我们的人,你都要让他们家破人亡。」这样的邪见很重。然后,她就叫密勒日巴去学咒语,透过咒语来报复。密勒日巴果然就去学了,因为他母亲说假设没有学成,她要自杀,所以他一心去学,一定要学成!密勒日巴本质不坏,只是为了满他母亲的愿,学了之后,他的咒语一施下去,天崩地裂,全村的人几乎都惨死。如果你认为这是电影、是神话,那你就错了。密勒日巴持那个咒,他是制心一处,那个心是很专注的,一持下去之后果然产生了杀人的力量。你电影要会看,怎么看?如果你看到这样说:「好可怕哦!心起一个恶念居然可以杀人。」你说:「师父,我的心也起恶念,我也很讨厌他,为什么我杀不了他?」因为我们的心不专注,我们的心很散乱。同理可证,它一专心之后必能救人。如果你们看过禅宗的公案,或感应录,可能会半信半疑。请问,观世音菩萨救人,假设他现在住在普陀山,他要来高雄救人,要不要坐飞机来?不用。为什么他不要我们要?不是众生平等吗?有的人在打坐,他纯粹是在修行,但有的人在打坐可以救人,你相信吗?大家都知道三义九华山的救世菩萨吧?我们台湾看得到的有两位菩萨,一位是慈济的,一位就是九华山的,当然有很多你看不到,叫地涌菩萨。九华山的那个救世菩萨,我看过他的资料,他在定中就可以救人。而且,他已经圆寂了,居然可以去办签证,还有人在外国的机场遇到他。这样的故事我现在要跟你谈,我不是要跟你谈神通,你们听我的课这么久了,我从来不谈神通。我现在是要跟你谈心的理论。如果你现在在静坐,我们一般人心是不会想要去救人的,你可以数息或是观无常,你觉得自己在修行。但是,如果你现在在救人就不一样了,你的心事实上是可以救人的。你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,跟你的知见有关系,如果你对这样的理论相当的清楚,那现在多少会有一点能力。

我最近领悟到一种概念,除了言教、身教,也要用心教,但是你不知道我在教你。我的心在教你,我自己知道,但是你不知道。举个例子,太阳照射下很多植物在行光合作用,那些植物知道它在行光合作用吗?不知道。我们现在要度人,他们也不知道,你能够体会到这个原理吗?比如我现在在上课叫言教,假设下课,我的一举一动值得你学习叫身教,还有一种叫用心教你。什么叫用心教?比如说我坐在后面,或我在南投,我的内心念念都是善的在教你,如果你听不懂,我用回向的概念。你们过去对回向的概念并不懂,常常把它当成一种形式或功德,或能够消冤亲债主。我现在不是,我现在是用心来救人,用我们的心念,用我们善良的心念念来救人,念念来度化人。为什么这个东西能证明呢?最近瑞成书局请日本的水博士下来演讲,我们都知道连水,你对它产生善念它都会回应。水无情的都会回应,那我们都有佛性,我对你念念善良,你会不会被影响?会,但你不知道,你不知道谁在影响你。你们可以做一个实验,假设这一班的同学,或学校的小朋友,假设你可以真心对这一班的小朋友,都是念念为他们好,你观察一下,他们那天上课的情形会比较稳定,你只要摸鱼了一天,开始就有人不太稳定。我现在的意思是先从你家试,用你的善念对待你的家人,你家的气氛一定会变。而且你要注意到,真正的善念是:「无论你有没有听我话,无论你有没有对我不礼貌,无论你对我态度怎么样,我一心的念头都是对你好的。」你回去试试看,你家里的人的内心会比较稳定。

从今天开始,你要直接用善心去过人生,念念都是善良的。因为只要不善良,不善念就是恶。我们本来就应该以善良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人。善良并不是因为他怎么样,我才善良,那叫不善。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内在?第一,你不可以伤害我;第二,你要对我好;第三,你还要听我的话。这三点只要一点不成立,你就抓狂、就生气。人心怎么自私愚痴到这种程度?从今之后脑袋不要再想什么,从今之后只要以善良的心对待天下所有的人就好了。我真的劝你这个样子,当有一天你真的做到了,你就开悟了,开悟没有很抽象,开悟不是嘴巴讲的,那是经得起考验,可以检测的。

从此之后,你应该用善良的心来生活,虽然这样的境界并没有达到六祖所讲的境界,但这样你才能够下手。过去,你还没有学佛之前,你也念过佛,你学完佛之后,你也念过佛,我现在要跟你讲的,表面上是念佛,事实上是不一样。你念佛,念念都应该是善念,而且这个善是真善,如果你念念是观世音菩萨,当你念出这个佛号时,一定是真善。为什么?因为这一句是观世音菩萨,你何不念念都观世音菩萨?!这句话一定是真善,一定不会说在善中含有恶。「当我念念观世音,我自己符合我念念是善。」再来,「我念念观世音事实上可以帮助我想帮助的人。」从密勒日巴真实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杀人的心,这样的心亦可救人。一切都是唯心所造,心的力量可以让你上天堂,也可以让你下地狱,心的力量可以让你有很多冤亲债主,也可以让你度尽一切众生。你要善用你的心,你现在不但要善用你的心来开悟,也要善用你的心来度人,这样不是你开悟你才会,你现在能做到的何不去用它呢?还是用那句话,「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」所以六祖大师开宗明义一句话就说完了,只是你不知道,我们是不断地说,然后再绕回去,这样你概念才会清楚。

【师言:善知识!总须诵取,依此修行,】经典不是拿来让你读,或让你翻译的,你应该去力行才有用。【言下见性,虽去吾千里,如常在吾边;于此言下不悟,即对面千里,何勤远来?】这句话讲得很真实。就像有的同学常常喜欢跟师父在一起,你们要跟我在一起,你们要明白我的意思,才是跟我在一起。否则,虽然天天跟我在一起,事实上我们的心的距离是很远的,因为你并没有依教奉行,因为你并不了解。一样的道理,虽然你每天在拜佛,但是你跟佛是很远的,因为你不明白佛的心。大家要明白,不是一天到晚想要跟老师或师父在一起,你能够依他的话去修行,就是跟他在一起。如果你不能够去领悟他所讲的道理,每天面对面也没有意义,或是你千里迢迢来找他,也没有意义。就好像有很多同学从台北去找我,或是来看看我,聊完天,「师父,我礼物供养您!」我要你的礼物干什么?你为什么而来才是重点。

【珍重好去!一众闻法,靡不开悟,欢喜奉行。】现场的这些听众一听六祖的开示,几乎没有不〔开悟〕的。我们恨自己生不逢时,为什么不生在那个时候呢?那你又错了。错在哪里?你现在读《六祖坛经》,《坛经》还不是如同六祖?它跟当时开示的意思还不是一样?我们不悟,自己要检讨。为什么不悟?因为没有欢喜奉行。我看大家下课都很欢喜,是欢喜下课,又不是说:「我悟到了什么,我从今就按照这样来修行。」你们要不要回去从此用善念过人生?你们有没有做,下个月来上课,我一看到你的脸就知道了,骗不了人。如果你一个月都很善良,你的脸一定不一样。我看大家都心事重重,善良的人没有心事,我们的心就是不善良才有心事。从此以后,希望大家以善良的心欢欢喜喜来过人生。

 
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初识佛法

  • 佛学课本

  • 佛光教科书
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


Warning: mysql_close(): no MySQL-Link resource supplied in /www/wwwroot/pumenpincs.com/m.pumenpincs.com/index.php on line 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