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人很容易生气,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?佛陀当然会生气,只是佛陀的生气,跟一般人的生气不一样。我们生气,是因为别人欺负我,障碍我,为了保卫自己,所以会生气。佛陀不是,我们对佛陀不好,佛陀不会计较, 但是我们对待别人不好,佛陀就会生气了。
有一次,佛陀带领一群比丘弟子出外弘法,弟子中有性情急躁的,也有迟缓的。到达休息处所,急性的弟子抢先把床位占用了,还说道:“ 这是我的! ”“ 那是我的! ” 所有的床位都被占满了,首座弟子舍利弗尊者没有地方睡,只好在屋外经行。佛陀看见便上前垂询: “ 舍利弗,这么晚不睡觉,在庭院走来走去做什么呢? ” 舍利弗尊者据实回答: “ 人多,床位少,初学比丘都想找个床位休息,我就让他们。 ” 佛陀听后非常生气,连夜集合大众,开示对于长老应有的尊敬。
今天社会秩序混乱,长幼伦理脱节,就是因为不尊敬长辈的关系。过去,父母教训儿女:“ 你们怎么不听爸爸妈妈的话? ” 现在,儿女对父母抱怨: “ 爸爸妈妈,你们怎么不听我的话? ” 甚至年幼的小孩子跟父母要东西时都会耍赖: “ 你们如果不买给我,我就不替你们念书了!”过去,老师教导学生,学生一定虚心接受,现在的学生,却时兴批评老师: “ 某某老师不好,每次我建议什么事情,他都不听。 ” 过去,老板指导员工事情如何如何做,现在的员工反过来要求老板:“ 薪水应该提高到 …… 才足够家用。” 过去,在军队里是长官命令,部下遵循,现在的部下可以开会公然批评长官。上下没有标准,社会的伦理不能维持,社会秩序自然会混乱。
对于只知谋一己之利,漠视他人的辛苦、困难,这类的事情,佛陀是会生气的;即使是童心戏言,只要侵犯到他人,佛陀也会生气。例如:罗睺罗是佛陀出家前与妻子耶输陀罗的孩子,后来他小小年纪也跟佛陀出家了,因为当时年纪小,比较顽皮,爱说一些不当的话,曾有人遇到罗睺罗,问他:“ 你知道佛陀在那里吗?
罗睺罗回答:“ 不是的,木盆不值钱,踢坏了可以再买一个,没关系的! ”
佛陀再一次呵斥道:“ 说谎的孩子,就像这坏盆子一样不值钱,踢坏了也不可惜。 ”
从这段故事,我们可以知道:佛陀无私无我,但对说谎欺骗别人的事,佛陀是会生气的。佛陀教导罗睺罗的方式,正是天下父母对孩子“ 爱之深,责之切 ” 的寄望。佛陀的生气,是从慈悲心出发,而不是从嗔恨心出发,佛心和天下父母心是一样的。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