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刚经》也称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,全称为《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》是佛教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,全篇共五千余字,因译者不同字数也略有不同,现今多以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为正经。《金刚经》是般若系大乘经中的一部经略,是一部通达智慧之巅的经书。
《金刚经》受持者众多,但因其为古文译本,其中又有许多音译词汇,如此令许多初学者颇难理解,但若能抓住重点所在加以理解,如此,在之后的颂持过程中便能体悟更加明了了。《金刚经》通篇实则只有一个论点,那便是“无相”若明白其中含义,便可通篇解读。以下本篇将经文中最为重点的四句经文加以解释,得悟其理便可通达经文其义了。
一,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
此句是《金刚经》中最为著名的四句偈颂,其意思是说,一切由于机缘而对事物所理解出的法则,都如梦幻泡影一般难以掌控,如晨露闪电一般难以捉摸,我们看待所有事物都应该如此,而不要执着于它,被其操控本心本性。万事万物都都是如此无法琢磨,也不必琢磨。
二,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“色”的意思是说,人从主观上所感知和看到的一切,所以此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,不要从主观角度去认知一切,不要通过声音、气味、味道、触觉、思想去理解和认识去判断,而要在一种更为宏观的角度将心融入到其中,也就是将心达到“空”的境界,将一切视作一个整体,没有个体之分,如此心便无处不在,而又无处可寻。
三, 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
但凡能看到和觉察到的一切形态形式,都是虚幻的,并非说它不存在或是没有,只是说它所呈现的相,都是由于自身主观的感知而赋予的,如果能看到相,则说明还是站在个体角度的论断,这就产生了分别心,就将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了,又产生了“我”的意识,如此而来所有的论定都变为主观感知。若对待万事万物没有分别心,便不会呈现出对“相”的概念。这也是《金刚经》中最重要的部分,那便是“无相”“无我”的空境,理解透彻此点,才算是见到了佛。
所以,将以上三句经文理解明了,再读此经便通透其理了。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