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近代第一高僧,120岁圆寂,遗言只留1个字,至今无人参透
说起高僧,我就想起了一首歌“鞋儿破,帽儿破,身上的袈裟破。你笑我,他笑我,一把扇儿破。……”这首歌,在当时几乎唱遍了大江南北,让人留恋,使人回忆。这位高僧是济公,比起陈浩民版的,我更喜欢老版的,因为老版的更加真实,不浮夸。济公在我们眼里就是古代高僧,救死扶伤,用善行来感化众人。僧人,在人眼中就是慈悲为怀,普度众生,常常劝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,苦海无涯回头是岸。在近代,我们也是有高僧的。作为近代第一高僧的虚云大师,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,120岁圆寂,遗言只留了一个字,至今都无人参透。
虚云大师是福建人,从小他家就不是很富裕,但是他的父母是传统的中国百姓,信奉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
”的人生信仰。就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,将来不要走他们的老路。可是,有一句话说得很好,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虚云大师什么都不喜欢,他在小时候就对佛法情有独钟,而且,他家附近也有一个寺庙,也经常去那里逛逛,可能是那时候与佛结缘,种下了慧根。在虚云大师十七岁时,他便偷偷离家,到一个深山老林的寺庙中进行剃度,在那里他潜心修行佛法,为以后弘扬佛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春去秋来,暑来寒往,不知不觉三年就过去了,虚云大师在寺中受到主持的欣赏,觉得他很有慧根,是一个可造之材。也在这时,虚云大师决定出山游行,去看看人间百态。用他个人的力量去感化众人,进一步弘扬佛法。
出山后的虚云大师,游历四方,他就是一位苦行僧,走过大河,游过山川,看过人间的悲观离合,品过世间百态,看过世态炎凉,觉得一切都是虚幻,都是空,都是色。他的佛教理论,更有内涵,对佛理的顿悟又高一层。人间也不过如此,还是归去吧!
归去后,虚云大师的佛法道行日渐高深,美名也日渐远扬。就连在抗日战争时期,蒋介石也慕名而来,他与虚云大师交谈一番后,觉得他很有深度,由此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。很多年后,虚云大师也觉得自己年纪大了,可能不行了。就开始为自己安排后事,1959年的一天,虚云大师叫他的徒弟们到他的跟前,他用茶水在地上写了一个字“戒”。众人不解,面面相觑。虚云大师笑而不语,继续打坐,徒儿们退下,虚云大师慢慢地闭上眼睛,回首往事。一位大师,就这样,静悄悄的圆寂了。他走后,尸身还留下了许多舍利子,被徒儿们供奉起来。徒儿们也曾回想,那个“戒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是戒色?还是戒空?就是这一个字,至今都无人参透。这个戒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?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,欢大家积极迎留言,积极关注,积极写评论,咱们下期再见!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