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编今天给大家讲讲中国隋唐时代佛教宗派三论宗,三论宗起源于龙树所创的印度大乘空宗,主张“一切皆空”的思想而得名。空宗传入中国后,至隋唐间,吉藏以空宗为理论基础,确立三论宗。此宗的《大品般若经》为教义依据,以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为宗旨。因以为“诸法性空”,又称为法性宗。
三论宗的中心思想与空宗一样:“一切皆空”,以“八不”为其注脚,何谓“八不”?是“不生亦不灭,不断亦不常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。”其否定宇宙的变化性,以为不生不灭而决定一切事物本质,这就是“因缘”,且因缘本身亦无实。吉藏云:“以生死,涅槃、凡圣、解惑,皆是假名相待,无有自性,称为因缘。
”三论宗者将“八不”看得极为重要,以为可“总破一切法”,并用此来篡变佛教四谛原义,将佛法原意纳入其轨道中。云:“苦、乐即是相生,故名为‘生’;灭道为明还灭,故是‘灭’义;三谛并是有为故,入无余时悉舍,故是‘断’;灭谛是无为,称之为‘常’;三谛有差别,名之为‘异’;灭谛无差别,故称为‘一’;苦、乐是生死性,故名为;灭、道为欲返原,称之为‘出’。
四谛既尔,十二因缘亦然。十二相生为‘生’,十二还灭为‘灭’,灭十二为‘断’,得无为曰‘常’,十二三世因果不同,名之为‘异’;灭十二无三世因果,名之为一’;七果从五因而来;灭十二出生死故,称之为‘出”。”吉藏素不隐瞒想取佛教正宗而代之的心愿,云:““八不’者,盖是正观之旨归,方等之心骨,定佛法之偏正,示得失之根源。……即知‘八不’为众教之宗归,群圣之原本!”三论宗不但以世界为空,即是其佛门本身,认为也是虚空的。卷一三云:“故知于有所得人,不但空非佛性,佛性亦非佛性也。若于无所得人,不但空为佛性,一切草木并是佛性也!”88以“佛空”领导“一切皆空”,便是名正言顺,归服众心,“故云佛真法身,犹如虚空;应物现形,如水中月”。
否定自己的存在,三论宗以此来达到否定世界的存在。这种手段大约在唯心主义发展史上是空前绝伦的。为使“空”具体化,三论宗大师们创造了“真俗二谛”论,教育凡夫俗子们把世界看做实体是不对的。云:“世俗谛者,一切法性空,而世间颠倒故,生虚妄法,于世间是实;诸圣贤真如颠倒性故,知一切法,皆空无生,于圣人是第一义谛,名为实。诸佛依是二谛,而为众生说法,若人不能如实分别二谛,则于甚深佛法,不知实义。”90三论宗要人们相信,若不懂二谛者,是不配做三论宗信徒的。二谛论并无特殊意义,不过在说教上更多玄虚而已。
三论宗的“空”、“二谛”、“八不”,都是为此宗之中道实相论阐发的理论,中道充满了折中的意义。这是三论宗有统一佛教之雄心,而无统一之理论资本,需折衷众家,以为调和的反映。云:“二是假名,不二为中道;中道即是实相。”“不二之,名为二谛;二不二,为中道。”91通过宗教的调和,以实现对社会矛盾的调和,因无独立的体系,虽成佛教一大宗派,然活动规模和影响终不及其他一些宗派,如天台宗、密宗、禅宗等。
玄宗时代,三论宗在唐的势力,渐渐不如日本。高丽僧慧灌从学于吉藏,传于日本,为日本三论宗第一传。慧灌弟子智藏自往唐学习,为第二传。智藏弟子道慈又来唐精习三论宗达十八年之久,兼学其他宗派等说,于开元元年(718年)回国,著有《愚志》一卷,仿长安西明寺之规模建大安寺,成为第三传。而唐本土的三论宗,虽相沿袭,终没能振兴。唐朝以后,此宗逐渐衰弱。大家之前了解这三论宗么
版权所有:普门品常识网